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共日照党史人物后代寻访
我要投稿

追忆王尽美:觉醒年代,他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6-25 10:41:31
图片

中共日照党史人物后代采访系列报道之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红色历史,传承革命遗志,日照日报社策划开展了“中共日照党史人物后代寻访”,组织记者分赴杭州、济南等地,对王尽美、安哲、陈雷(牟春霆)等日照籍革命先辈的后代进行采访。

27岁,正值芳华,王尽美的人生却定格于此,祖父未竟的遗愿,早已在王明华的心里化为一种信仰,他把信仰化作前行的力量,走出了一条报效祖国的求学道路,他不仅是浙大光电子学科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光电子领域的佼佼者;
“少年时期的爷爷安哲,摆在他面前的是无数种通往未来的可能性,但他毅然选择了最为艰深的革命之路。”说起那段历史,安哲的外孙安继铎的话语中满是对祖辈的敬仰;
“父亲原名牟春霆,在化名陈雷之前,他还用过‘黄先生’等几个化名”,陈雷之子陈扶江说:“在父亲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看来,名字只是个符号,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他们就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追忆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丰功伟绩,展现革命后人传承红色精神的孜孜不辍,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中共日照党史人物后代寻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图片

图片

▲王尽美

图片

▲王尽美之孙王明华

图片
27岁,正值芳华,王尽美的人生却定格于此。他的一生虽如流星般短暂,但他毕生追求真理、敢为人先,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那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良作风,如星光闪耀,激励着后人继续奋勇前行。
同是27岁,王尽美的孙子王明华已在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技术专业任教,直到70岁才退休。他不仅是浙大光电子学科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光电子领域的佼佼者,科研成果丰硕。如今80岁的他依然忙碌着。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信仰。尽美精神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催人奋进。时逢建党100周年,6月7日,记者前往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采访王明华。在追忆与缅怀中,王尽美波澜壮阔的一生,再现在我们面前,他为实现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信念,像一把火炬,燃烧了自己,点燃了山东革命的火种,照亮了革命的长路,也照亮了后人。


图片

图片

乔有山下的觉醒少年:

“沉浮谁主问苍茫,

古往今来一战场”

图片

1898年6月,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的一个佃农家庭喜添男婴,他的出生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了希望。这个男婴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先驱的王尽美。
提起大北杏村,王明华的眼神中有了一丝乡愁。1945年,抗战胜利后,4岁的王明华跟随母亲曹建民回到大北杏村,在那里和曾祖母一起生活到9岁。他的父亲王杰(原名王乃恩)当时已在外参加革命。
“我们生活的那栋老宅子在村子边,有五间正房,其中一间放粮食,一间放曾祖母的寿材,每次国民党飞机来轰炸的时候,我就躲到那个寿材下面。”他说。
虽不曾见过祖父王尽美,但童年的王明华却记得一件事:曾祖母和他讲过,祖父王尽美出生那天,义和团造反的火把映红了半边天。原来,王尽美出生的前一年,德国武装侵占了我国胶州湾。随后,又强修了胶济铁路,驱赶居民,建立教堂,疯狂地掠夺矿产财富,弄得民不聊生。1899年,王尽美家乡一带的义和团数千人,一举捣毁了教堂,驱逐传教士,斗得县官狼狈不堪。由于出生在动荡年代,铲除不平、救国救民的思想,在王尽美幼小的心灵上扎下了根。
为了找机会读书,王尽美七八岁的时候,先后到本村地主设的家塾去为其小少爷陪读,但因受到侮辱又失学在家。后来村里办起了村塾,又成立了小学,他才重新得到学习机会。在小学期间,王尽美受到进步教师和书刊的影响,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开始树立起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高小毕业劳动了两年后,他决定离开家乡,到济南去寻找改变穷人命运的真理。
1918年夏,王尽美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往济南求学的王尽美,临行前登南岭,远眺潍河水,俯瞰家乡山河,写下了“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的诗句。到了济南不久,王尽美便投入了革命的洪流。
王明华告诉记者,关于祖父的事情,曾祖母只知道他在济南闹革命,但不知详情。童年的王明华对于祖父的印象是模糊的,只知道他很早就去世了。后来随着渐渐了解,他对祖父的革命道路有了自己的认识。“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可能也会像祖父那样努力读书,寻找救国救民之路。我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这和祖父的初心一脉相承。”


图片

红色人生:

“贫富阶级见疆场,

尽善尽美唯解放”

图片
1950年10月,王明华和母亲、妹妹前往浙江义乌,与工作在那里的父亲团聚。王明华的曾祖母因留恋故土,暂未同行。
当他们辗转抵达义乌,已是半夜十二点。摸黑找到父亲的工作地点,却被告知父亲带领队伍打土匪去了。第二天,王明华才见到了分别五年多的父亲。
建国后,毛主席到青岛视察工作时,对陪同的山东省负责同志讲过: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党的一大代表,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要好好养起来。于是,曾祖母由山东省委接到济南,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1953年7月,王明华的母亲带着他和妹妹,与伯父王乃征一起去拜访负责照顾曾祖母的李宇超。时任中共山东分局统战部副部长的李宇超,和他们谈起了王尽美的生平事迹。从他们的交谈中,王明华第一次完整得知曾祖父组建山东早期党组织、为革命呕心沥血的一生。
时光再次回溯到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王尽美投身其中,逐渐成为山东学生界的杰出领袖。1920年初秋,与邓恩铭、王翔千在济南组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1月20日,与邓恩铭、王翔千等组成“励新学会”,发行《新青年》,同时创办《励新》半月刊,王尽美任主编。《励新》半月刊宣传新思想,抨击时弊,对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和新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1921年春,王尽美和邓恩铭发起建立了济南共产党组织,并出版了《济南劳动周刊》。
1921年7月,王尽美与邓恩铭一起代表济南共产党组织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参加完中共一大后,王尽美即兴作诗《肇在造化—赠友人》:“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并将原名王瑞俊改为王尽美,来表达自己要为革命奋斗一生,为全人类的解放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的理想和抱负。
党的“一大”闭幕后,王尽美回到山东,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济南地方支部”,直属中央领导,王尽美任书记。之后,他又领导山东第一批党员骨干分子,在胶济铁路沿线的青岛、淄博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组织。这期间,王尽美还根据中央指示,积极筹备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创办了《山东劳动周刊》。
1922年1月,王尽美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6月回国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8月,他被派往山海关从事工人运动,是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1923年2月,他回到山东负责党的工作,主办《晨钟报》《现代青年》《十日》等报刊。1924年11月,中共山东省地方委员会成立,王尽美当选为书记。1925年初,王尽美赴青岛领导工人运动和国民会议运动。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王尽美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病逝,时年27岁。
一生赤诚跟党走,浩然正气留乾坤。在王明华的办公室,有一张王尽美的照片,这也是王尽美留下来的唯一遗物的复制件。
王明华告诉记者,拍摄这张照片时,祖父已经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鲜有时间陪伴家人,为解家人的思念之情,他到廊坊照相馆专门拍下了这张照片,托人带给曾祖母。后来,为了躲避战乱,曾祖母把照片用纸包起来,糊到了土墙里面的一个破洞里。
这张饱经战乱与历史沧桑、几经家人辗转保存的照片原件,现存在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内,编号001。

图片

信仰的传承:

“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

而奋斗到底”

图片
王尽美逝世前,在病床上口述,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其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如今,这个“遗嘱”被王明华用相框裱起来,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
6月7日,记者在王明华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些依然滚烫的文字。
王明华凝视着墙上的“遗嘱”,专注的眼神充满深情。祖父未竟的遗愿,早已在他的心里化为一种信仰。他把信仰化作前行的力量,走出了一条报效祖国的求学道路。
1942年出生的王明华,从小到大,父母并没有向他刻意灌输“他是王尽美孙子”的特殊身份,他和普通孩子一样成长,听到的家训就是三句话“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王明华从小学习成绩优良,考大学时,他不忘祖父遗志,选择了对国家建设急需的通信专业,报考了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国家要想建设好,通信是第一件大事。”毕业后,他本想到部队研究导弹,但浙大挽留其留校。1965年8月,他开始在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技术专业任教,从事硅基集成电路科研与集成电路原理与技术教学研究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1979年起,王明华负责创建光电子技术研究室及光电子技术专业。1981年9月,受国家派遣,王明华赴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学科进修,师从著名集成光学专家多田邦雄教授,学习并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光波导理论与集成光学器件研究。1983年9月,回国后的他承担了浙江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首届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展GaAs材料光波导及高速光调制器芯片研究,并于1986年开始该领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1991年9月,获得包玉刚留学奖学金后,王明华再次赴东京大学多田邦雄教授研究室,与多田邦雄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生一名,并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研制成功具有创新结构的GaAs基行波超高速光调制器,3dB带宽超过3OGHz。还研制成功M-Z干涉光波导器件,微波带宽达到20GHz以上。王明华先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度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深入研究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全内反射型光开关及阵列。
“在日本留学期间,我只想着怎么把他们的知识全部学到手,回国后尽快培养这方面专业的人才,让我们国家在通信行业能早日走在世界前列。”从无线电技术到微电子再到光电子,王明华始终在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他不仅是浙大光电子学科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光电子领域的佼佼者,科研成果丰硕。如今,他的科研团队在光纤通信元器件研究方面,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痴迷科研和教学的王明华,直到70岁才退休。他在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培养出很多优秀学者,直到现在他仍然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退休后,他又担任浙江大学关工委副主任、求是宣讲团成员,将拳拳深情倾注在年轻一辈的培养和教育上,让党的初心和使命代代相传。
“我现在80岁了,还在奋斗,你们再干半个世纪,还不到80岁,前途非常光明。我们党走过了100年,带领着14亿人口奔上了小康,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你们作为年轻人,在任何形势下,都要时刻想着国家,要认清形势,学会判断,要有自己的信念……”这是王明华宣讲时的一段话。
不只是对学生谆谆教导,王明华对自己的子女同样严格要求。记者了解到,王明华夫妇俩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特别注重子女的教育,两个女儿先后入党。大女儿赴日本留学后归国,不仅事业有成,还被评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党员标兵、模范党员,今年又被评为优秀党员。小女儿在浙大攻读研究生期间入党,现任百度上海研发中心软件质量保证相关部门的经理职务。王明华一家祖孙四代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党的初心,用各自的人生书写着为国家奋斗、永远跟党走的精彩故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也需传承尽美精神,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正是,尽善尽美唯解放,尽美精神永流芳。

【人物档案】

王尽美(1898~1925),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的创始人。原名瑞俊,字灼斋,1898年6月出生于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北杏社区)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0年,王尽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1年,王尽美作为代表参与中共“一大”会议。1922年7月中下旬,王尽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结核,他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发动工人运动。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

王明华,生于1941年8月20日,是王尽美次子王杰(原名王乃恩)的儿子,曾为浙江大学教授,现已退休。
图片


图片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宋庆艳

编辑:任远
审核:厉敏
统筹:王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