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展现新时代大运河新风貌,11月23日—25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省内各市各网站、新媒体客户端协办的“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网络主题活动举行。
11月23日早8时,包括闪电新闻、齐鲁壹点、海报新闻等在内的山东省多家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同步上线“沿着大运河看山东”开机屏、发布微视频《美好应“运”而生》,这意味着“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网络主题活动启动。
截至17点,新浪微博话题#沿着大运河看山东#话题阅读已突破130万,数据还在上涨中。
闪电新闻记者来到山东省汶上县的南旺镇,这里曾经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也是明清两代全线运河的海拔最高处,我们常说“水往低处流”,这一段由于地势太高,在历史上也常常面临着水流不足而导致漕运中断的情况。但是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历史上的南旺镇却变成了运河沿岸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重镇,这一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一起来看
闪电新闻记者 钱炜 李金彦 贾鑫 汶上台 何庆哲 通讯员 姚旺 济宁报道
微山县的南阳古镇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阳湖中,已有2200年的历史,是古运河畔的四大名镇之一。元代京杭大运河通航后,南阳成为运河沿线的重要商埠。
南阳湖为北方最大淡水湖——微山湖的其中一部分,拥有湖面15万亩,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集“大湖风光,古镇风貌,渔家风情”的独特景观于一体,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闪电新闻记者 钱炜 李金彦 贾鑫 微山台 张裕祥 通讯员 姚旺 济宁报道
山东省汶上县的南旺镇是京杭大运河全线的最高点,北高临清90尺,南高徐州106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水脊”,曾常因水量不足而断航。那么明清两代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京杭大运河成为当时南北水运的重要通道?山东省汶上县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刘建康为我们还原了古人如何运用智慧解决这个重大难题。
刘建康介绍说,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是京杭大运河的核心工程,代表了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它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为保证大运河连续500余年畅通无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闪电新闻记者 钱炜 李金彦 贾鑫 汶上台 何庆哲 通讯员 姚旺 济宁报道
山东是京杭大运河恢复通航的重要一段。今年4月9日,山东济宁的梁山港公铁水多式联运正式通航,不仅标志着我国黄河以南的京杭大运河河段全部实现通航,也成为山东煤炭保障供应的“主力军”和连接西部煤源产地与长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港口物流枢纽。
就在闪电新闻记者眼前,两节运煤的火车皮连同铁轨一同被旋转了180°,车厢内的煤块瞬间被倾倒一空。这正是梁山港铁路专用线配套建设的“万吨列车智能卸车机房”。机房负责人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运行区区长刘建国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是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折返式双翻卸车机卸煤,万吨重载大列2.5小时即可卸完,每天可接卸煤炭10万吨以上,效率比传统的卸车方式提高近10倍;同时,配套使用的干雾除尘技术能大幅度抑制卸车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影响。
闪电新闻记者 钱炜 李金彦 贾鑫 梁山台 许加鹏 通讯员 姚旺 济宁报道
微山湖是南水北调东线上的重要调蓄水库。为了保证一湖清水送北京,微山县一举清理了18万亩的网箱网围,进行退渔还湖、退耕还湿,安置了近5万渔民上岸。为了解决渔民的就业问题,县政府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让渔民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依靠微山湖。
闪电新闻记者 钱炜 李金彦 贾鑫 微山台 张裕祥 通讯员 姚旺 济宁报道
2021年10月1日,济宁市微山县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改造提升完成,整个纪念园由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群雕三部分组成。
进入纪念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左右两侧的“微湖曙光”和“铁道雄风”群雕。这两座雕塑建成于2006年,由上海美术学院设计,采用铝粉及环氧树脂混和浇注而成,极似铜铸,两座雕塑各长20米,宽5米,高6米,是当时国内体量最大、人物最多的群雕,并由此获得当年的“世界吉尼斯”纪录。
闪电新闻记者 钱炜 李金彦 贾鑫 微山台 张裕祥 通讯员 姚旺 济宁报道
上个世纪90年代,国营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境。山东省汶上县的无线电厂为求发展,历经多次改制重组,成立了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不仅研发的变频调速器等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还参与和主导制定了17项国家与行业标准。
2021年4月13日,新风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敲锣上市,是科创板第7家“新能源产业”、第2家“智能电网产业”,也是山东省属企业中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山东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国企。
闪电新闻记者 钱炜 李金彦 贾鑫 汶上台 何庆哲 通讯员 姚旺 济宁报道
济州港是京杭运河山东段首个集装箱装卸专业港口,正在逐步打造“国家级物流中心”与“国内首个内河自贸港”。
梁山港是“西煤东运”的咽喉,煤炭供应沿运河辐射江浙沪,2021年4月通航以来船舶运输突破2000艘,发运量达135.6万吨。
济宁市将京杭运河济宁段主航道全面升级为2级航道,可通航万吨级船队,同时将散小港口统合为主城港区、梁山港区等十大港产融合区。依托港口功能,济宁正加快布局临港产业,2021年前三季度,济宁港口吞吐量3440万吨,位列全省第五,正向着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行走大运河。或许,你想象不到当年“万商往来、千帆竞发”的恢弘盛景,但一定能在两岸的馆台楼阁中感受南北交流的历史印记。
一线通南北,往来天地间。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北连海河,南接钱塘;流经六个省市,汇通五大水系……有人说,长城一撇,运河一捺,在华夏大地上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作为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跨越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开始,穿行了2500多年的大运河,不仅完整保留了人类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绵延不断的有力见证。从“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的杭州,到“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的扬州,再到“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的汴州……繁忙的运河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一座座城市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
时间无言,转瞬千年;大运河日夜不息,中华文化奔涌向前。时至今日,大运河不仅仍然承载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功能,它的历史文化功能更是历久弥新、愈加凸显。2014年6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敲定,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2017 年 6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殷殷嘱托,语重心长。运河沿线各地不断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运河重焕生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网在省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创新形式,策划推出“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网络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播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
放眼齐鲁大地,人文胜迹满载着历史,山水之间皆有故事。大运河山东段长600余公里,占总河段的三分之一;更留下了超过整条大运河四分之一的遗产点。沿着大运河由北向南,从火树银花的台儿庄古城,到高墙黑瓦的南阳古镇;从风情旖旎的微山湖湿地古镇、东平湖生态旅游小镇,到水天一色的聊城水上古城。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虚实相间,“鲁风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叫响全国。如今的运河两岸,古镇街巷星罗棋布,庙宇城楼错落其间。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微山湖渔俗、南阳夜市遗落着历史的回响;四平调、柳琴戏传唱着岁月的故事……这不仅仅是一条承载着山东历史风情的文化长廊;碧波千里的大运河自此滔滔南去,更流淌着中国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在华夏大地上书写下宏伟诗篇,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被称为“运河之都”的济宁是大运河河道海拔最高的地方,其中的南旺更是有“水脊”“驼峰”之称,位于整条运河海拔至高点、有“北方都江堰”之称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更是被称为大运河的“心脏”。站在大运河的至高点上,山东正在借着大运河带来的“红利”,深化文旅融合,推动运河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抢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当此之际,我们追问文化之源,更是为时代寻根。
我们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运河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行走在运河两岸,在齐鲁山水之间千问千寻,是为了更好地积势蓄力、扬帆起航。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山东开局便只争朝夕。从大运河起航,“春山在望”的山东,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长河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文/王素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