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荣誉室里的奖牌又多了不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荣誉的取得离不开时代楷模、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这位“领头雁”。
王传喜,省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任职以来,他模范践行沂蒙精神,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这几年里,他也获得“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居民生活节节高
“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在代村,村民自编的这一顺口溜,道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1999年3月回村任职起,王传喜就把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成了头等大事。面对村集体欠债380多万、人地不均零散经营、民心散村风乱等“三大难”,王传喜带领村“两委”,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从治乱入手,抓治安、抓清欠。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让代村从原来的“乱子村”变成了临沂市“先进治保村”。
从2002年起,王传喜开始启动全村土地流转,村民拿土地入股,村里集约化经营,建起了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并争取全国第一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落户。王传喜还抢抓政策育良机,利用土地优势先后建设了代村商城、诚信医院等产业,代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子富裕了,他坚持发展成果群众优先共享。2005年起,代村实行群众生活必需品村集体无偿供给,新农合新农保费用由村集体全部承担;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按月领取老年优待金;在校学生实施助学奖学“双金制”,村民住房保障始终保持500元每平方米……
在王传喜的努力下,代村实现了“幼有早育、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善扶”的民生目标。2021年,代村村民人均纯收入7.2万元,比20年前增长了30多倍。
代村的父老乡亲过上了幸福生活,王传喜看着高兴;群众看到王传喜竖起“大拇指”,一句“好样的”让王传喜感到很温暖。
王传喜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内。
产业发展新气象
5月24日,入夜时分,居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印象代村”,或品尝小吃,或娱乐嬉戏,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印象代村”是代村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载体,采取“旅游+”模式,融入了夜经济元素,为在这里创业的400多家商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当华灯初上,这里游人如织,成为周边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夜游经济新高地。
奋斗路上不止步。王传喜介绍,2018年,代村提出了“再创业、再出发”,通过巩固提升一批老项目,策划建设一批新项目,不断建链、延链、补链,促进产业发展水平上台阶,全力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依托兰陵县蔬菜大县资源优势,投资8亿元建设的农企园,先后吸引20余家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企业进驻,拉动就业4000余人;2020年9月,“新农人培训中心”投入使用,面向全国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共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万余人。
王传喜介绍,近年来,代村边提升边发展,先后投入20多亿元用于产业项目建设,走出了一条农业与科技、旅游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代村经验”。
田园新城正崛起
田园新城承载着王传喜“三生三美”的梦想
村民富起来了,产业兴起来了,王传喜觉得应该让“代村经验”帮助更多落后乡村走上幸福路。从2012年以来,王传喜先后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
2018年,王传喜围绕打造乡村振兴先行样板区,实施了“田园新城”规划建设。田园新城规划以代村为中心,覆盖周围11个村庄,1个国营农场,总面积2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20000余人。
在王传喜的心中,田园新城是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三美”于一体的农业之城、产业之城、农民之城,老百姓生活在田园里,工作在田园里,过着亦城亦乡亦园的新生活。
这个规划无路可鉴。为此,王传喜多次到大学、规划院甚至国外取经,组织了十几次论证会,最终依托上海复旦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形成了“一主五新”社区建设规划和“五区一带”产业发展规划。
“田园新城规划必须抓紧实施,早一天实施,老百姓早一天受益。”王传喜等不及。他介绍,现在核心区基本建设成型,工业区部分竣工投产,各居住组团雏形初具。田园新城开始是“边规划边建设”,如今仍在不断完善,最终各功能区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实现全面发展。
“代村经验”不仅辐射周边村庄,也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王传喜带着“代村经验”,与全国各地农村基层干部互相交流学习,传授办法,分享经验,累计已达100余场次。
奋斗路上无终点。王传喜还将继续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带领群众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