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动态新闻
我要投稿

丁兆志,留给人间一抹光明!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0-29 20:23:38

“趁年轻,要好好学习,别辜负了大好时光”

“照顾好你们的母亲,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孝道”

“做人不能光想自己,要多为别人着想”

……

9月24日晚,夜幕渐渐将巨峰镇水木头村笼罩起来。儿女们围在73岁的丁兆志床前,聆听他的一番嘱托。一番话后,虚弱的丁兆志似是累了,闭上眼睛进入了睡眠。

9月29日,在意识的一片混沌中他告别了这个世界。

家人按照他的遗愿

将一对眼角膜捐献出去

丁兆志

将光明和最后的爱永远留在了人间

追寻退伍不退志的人生

更多令人动容的故事浮现出来

求根溯源

自幼在农村长大的丁兆志,童年生活充满辛酸。五岁时母亲离开了人世,从那以后他跟着双目失明的奶奶生活。由于眼睛看不见,平日里祖孙生活得很吃力:一日三餐和洗洗涮涮全是奶奶在摸黑中进行,磕磕绊绊是常有的事,更别说照料个年幼的孩子。

都说苦命的孩子早当家。在这种生活条件下,丁兆志很早就懂事了。他看着双目失明的奶奶各种行动不便,深刻认识到,一双明亮的眼睛有多么重要。

1970年,读完高中的丁兆志参军入伍,被分配到东海舰队潜艇四十二支队勤务连。他非常珍惜当兵的机会,到部队后刻苦训练、努力学习。不仅受到了很多表扬奖励,还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因各方面表现优异,后来他还担任了机电科班长。

如今,在丁兆志家中,依旧完好保存着当年部队发给他的《毛主席语录》和《青年工作手册》等,一本本书里珍藏着老人最宝贵的回忆。

看着最后一次战友聚会时留下的照片,老战友陈为平回忆起军旅生涯,不禁感慨良多:当年在部队,如果打个比方的话,老丁的性格就像一头老黄牛,他为人厚道,好学又能干,苦活累活从来都是抢在前。还记得他在出去检修设备时,曾在半路救过两名遇险的孩子……

一番话还原了当年那个身穿军装、满腔正义的丁兆志。

1977年丁兆志退伍,从宁波回到家乡,被分配到日照第一冷藏厂。这是一份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几年后,丁兆志听人说老家的学校缺老师,于是他辞掉工作回到村子当起了乡村教师。

有人想不明白他为啥这样做,但是丁兆志自己却想得明白。“没有党对我的培养,就没有现在的我。接受过党的恩情,就要多做些贡献”。

追寻光明

80年代的日照乡村,电线开始通到家家户户。在当时,懂电力技术的人很稀缺,全镇都找不来几个电工。恰好丁兆志曾经在部队机电科,懂电力知识,他又服从安排,成了一名电工,专管给各村通电。

和丁兆志年纪相仿的村民丁兆余还记得,当年,从勘察线路、挖杆洞、立杆拉线,到低压线进户,周边几个村子同时开工,丁兆志都全程参与。不管是雨雪天还是酷暑天,他从来不缺工。

那个年代,挖坑、立杆全靠人力,这项工程连续干了一年多。丁兆志除了参与施工,还凭借专业能力指导着大家干活,几个村子来回跑,经常误了饭点。有时候到了别的村,村民看他顾不上回家,就主动喊他到家里吃口饭。

在丁兆志眼里,光明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能早一天用上电绝不拖后。

顶严寒冒酷暑的忙碌之后

昏暗的煤油灯退出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万家灯火扮靓了乡村的夜晚

经历过那件事的不少村民都难以忘记

以至今天

每一缕灯光里都有丁兆志的奔波和付出

说起当电工的经历,有一件事让巨峰四村的村民韩正花依然记得清楚。那还是90年代,同样当电工的丈夫爬上电线杆修电线时不慎被电击中,当场就失去了知觉。地面上的人急的团团转,但又无计可施,这一幕恰巧被丁兆志看到。他二话不说,穿上橡胶绝缘鞋、系上安全绳,快速爬到杆顶,先将人与电线分离开,再慢慢放回到地面。

韩正花丈夫得救了,如今已是80多岁高龄。老人患过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听到丁兆志去世的消息后,一时哽咽。

1989年,日照县电业局招聘机电工程师,丁兆志成功通过了笔试,更高的平台来到眼前。返回村里,看到村民砍树时不小心碰歪了电线杆,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于是他找来梯子准备将电线杆扶正。不料电线杆底部钢筋突然断裂,丁兆志被砸倒在地。这次意外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他从此丧失了干重活的能力,也让他与县里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前些年当过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加俊告诉记者,失去劳动能力的丁兆志断了经济收入,日子过得更加捉襟见肘。他凭借自己的手艺,经常帮大伙修理农用机器等,但从来不收一分钱。

“秘密”曝光

二女儿丁伟回忆,小时候自家姐妹的衣服都是补丁落补丁。交学费时,父亲出去借钱,她站在家门口等。等父亲把借到的学费拿回来,她再带到学校去。她想不明白,父亲是镇上的电工,工作和收入都相对稳定,在村里应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至于如此困难。但事实上,不仅父亲的工资经常不知所踪,就连母亲养猪补贴家用的钱也常被他拿去,不知道干什么用。

她的这个疑问一直持续到父亲去世。

有一天家里人找出一个木匣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沓沓已经泛黄的电费账单。蓝色的抄表本上记满了名字和大小不等的数字,6块、8块、10几块……

按了红手印的代表交过电费,没按手印的代表户主没交,这样的抄电本有十几本。

原来,村里有部分村民因生活困难或其他原因,电费不能按时缴纳。丁兆志张不开口去催。为了不拖欠国家电费,他一直自掏腰包为村民垫付。

久而久之,这样的账单越积越多,而这么多年,他一直把这个“秘密”锁在匣子里。

直到如今,他离开了人世,再也没有能力去保护这个“秘密”了。

检查出癌症晚期后,丁兆志觉得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向子女提出了捐献眼角膜的意愿。遵从老人生前的愿望,家人怀着悲痛的心情,在他去世时拨打了日照市红十字会电话。山东省眼库的工作人员连夜赶到,为老人做了眼角膜摘取手术。

丁伟说,直至生命的最后,父亲依旧惦记着一件事:自家的林地不能耽误村里的河道整顿,不要给村里添麻烦。

生命的终点无法决定

生命的过程却可以选择

在平凡的一生中

丁兆志做了许多次可敬的选择

并在生命的最后

留给人间一抹光明

来源:岚山发布、文明日照

编辑:王倩倩
审核:厉敏
统筹:孙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