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动态新闻
我要投稿

退休老吕有了新身份

发布时间:2017-11-14 08:33:40

本报通讯员 王祝君 王杰
  从巨峰镇文化站站长的职位上退休后,吕守富老人的京剧爱好丝毫未衰,每逢闲暇总会跑到文化站找“票友”们哼唱半晌。
  如今,不止是出于个人兴趣,每日早餐后准时到文化站,敞开各功能室欢迎前来休闲娱乐的老年朋友,成了吕守富老人的“工作纪律”。原来,现在的老吕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老干部文化志愿者。
  随着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庄户剧团排练室等各功能室陆续开门“纳客”,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中心的硬件配置愈加完善,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了物质保障。但依然较低水平的使用率,可急坏了岚山区文体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
  症结在哪里?
  岚山区文体旅游局专题分析研判会议上给出了答案:地方党委政府人手不足,社区工作人员又多为兼职管理,难以抽出专门人手集中精力靠上服务。正常开门尚且难以保障,何谈使用率?
  同样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有人提议:聘用部分青年文化志愿者,分配到8个乡镇(街道)的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运营。质疑随之而来:有专业经历的年轻志愿者有热情不假,但自身还有工作在身,恐难以长时间坚持。
  年轻人不可行,那老年人呢?思路一变,峰回路转。
  “老年人空闲时间多呀。”“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相通,相互之间有共鸣。”“部分退休老干部、村居社区有威望的老人可以发挥余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就地招聘更便捷、效果会更好。”问题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迎刃而解。
  “这批文化志愿者的选任要瞄准老龄群体,把重点放在退休老干部、村居社区有威望的老人、老龄文体爱好者身上。”主要负责人拍板钉钉,要发挥他们责任心强、工作扎实、口碑良好的优势,通过个人魅力、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老年人积极主动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在提高场所利用率的同时,真正让“老有所乐”“文化养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由此,像老吕一样,百余名老干部文化志愿者纷纷走马上任,在基层一线默默撒播着精神文明的种子,让全区各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天天有活动、时时有歌声。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