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大学习 大调研 大改进 > 乡村振兴战略
我要投稿

乡村旅游“筑基”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07-17 15:28:41

  本报通讯员 解玉升 王田
  在沂水县院东头镇采访时,联想到了一件自己经历的事情———
  一日,带孩子在岚山区人民广场玩,几个青年男女向我询问:“岚山有什么好玩的?”
  我随口说:“多岛海、阿掖山,那边的沙滩和风光都不错!”
  她们回话:“都去过了,都是些免费的景点,没有附属项目,与别处没什么区别。”
  我一时语塞!询问得知,她们是从连云港过来玩的游客。
  回过头,不禁反问自己:我们的宣传材料里反复描述的“背山面海、山海相依,山有多好,海有多美!”为什么连个像样的景点都没有?
  反观沂水,一种巨大的心里落差感涌上心头。
  地处鲁东南、沂蒙山腹地的沂水,早在2014年就被评为全省首个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辖区院东头镇,作为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位于沂水县城西南25公里,辖区拥有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个,形成沂水、沂南、莒县等周边县半小时生活圈,临沂、日照等市一小时生活圈,成为“临沂后花园”。
  查阅资料发现:十几年之前,这里还是交通闭塞、经济薄弱的国家级贫困地区,十几年后的今天,这里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仅财政收入就增长了几百倍。
  镇工作人员坦言,院东头镇的改变,就始于乡村旅游业。采访期间,镇政府工作人员首先带我们参观了镇游客接待中心。
  在这里,旅游地图、景点介绍、旅游热线等内容摆放整齐,随手可取。
  作为一个镇级单位,能建游客服务中心,还统一印制旅游宣传册,确实难能可贵。
  随之,采访团一行实地参观了四门洞民宿旅游村。
  在四门洞,漫步在石板路上,欣赏着石墙、石房、石街、石碾,还有在半山腰上开发的精品玻璃民宿房,让来这里的游客零距离体味乡愁的味道。
  询问得知,开发旅游产业前,四门洞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后来,以荧光湖景区为带动,该镇积极引导群众把农房入股,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实现合作社、村、户共建共享。

具体实施工作中,采取四种不同的合作模式———
  宅基入股,合作社经营。对有宅基,但因家庭困难无力建设的,本着自愿的原则,由农户提出申请,合作社根据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并经营,所建房屋经营权归合作社,所有权归农户,房屋确权折价后入股,农户定期领取分红。
  农房入股,合作社经营。对自愿参与乡村旅游,家里也有房屋,因家庭困难不能按照合作社规划进行提升改造的,由合作社统一改造提升,并取得30—50年的经营权,户里通过房屋确权入股定期领取分红,经营权到期后由户里自主经营。
  农户入社,合作社管理。对家中老人有传统民居,但因年龄大无能力进行改造的,可向合作社提出申请入社,根据合作社规划由其子女进行改造,农户自己经营,合作社统一管理。
  农社结合,合作社管理。对有劳动能力,不是旅游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户,按照合作社统一规划,对自家房屋进行改造,并纳入合作社管理,合作社定期收取管理费用。
  如今,四门洞村已经成为远近文明的旅游村、富裕村。
  采访团成员不禁感慨:几十间老旧石头房子,植入了现代审美艺术设计后,就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
  离开四门洞村时,临近中午,几辆旅游大巴车满载着游客,刚刚驶入停车场……
【采访思考】
  在沂水采访,一个现象引起笔者注意———
  这里的社会资本都踊跃向乡村旅游抛出“橄榄枝”,大规模的社会资本纷纷涌入乡村。
  大资本投资大旅游项目,小资本投资小旅游项目。以贫困村的扶贫资金为例,四门洞村、桃棵子村将争引的扶贫资金投向旅游业,让合作社、企业经营,村集体和贫困户根据股份分红。
  反思我们,该如何引导、激发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的热情?沂水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一要有独具特色的策划和高水平的规划;二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三要建立政、企、村共建共享机制;四要科学合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其最大效应。
  乡村旅游,岚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自北向南:马丌山、甲子山、白云山、蹬山、阿掖山;百里绿茶长廊、万里海疆第一摩崖石刻……
  借鉴沂水经验,发展乡村旅游,完全可行,也势在必行!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