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视窗 > 文明时评
我要投稿

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发布时间:2017-05-15 09:54:47

  近期,日照街道兴合社区联合东港区文体新局开展了“非遗进社区”活动,组织孩子们学习泥塑。(5月11日《黄海晨刊》)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应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和历史记忆,原汁原味地保护好,是我们的责任。如果只是把文化遗产束之高阁、秘不示人,使其成为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那么文化遗产的价值必将贬值,将成为真正的“废产”。毕竟,文化遗产是从生活中来,这就决定了它只有融入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在满足公众的需求中才能被更好传承。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展示,是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涵养源,其展品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倘若博物馆内的藏品,只是被静静地搁置展览,所呈现给人们的只是名称和年代,就不能真正发挥好博物馆“明得失、开民智”的作用。将展品的故事展现出来,人们才能透过它们的话语,看见历史与文化的长河。
  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日照记忆馆”,馆内既有海上碑、老灯塔、汇昌银号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有石磨、石院墙、老木门等“农村老房子”,这些都散发着历史的信息,市民可以走近这些展品,触摸那段回不去的岁月。正是在这种交流中,实现了展品与人们的良性互动。
  历史和传统不应是僵化的,要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就需要和时代、现实以及时尚形式结合起来。在现实中,很多人对文化遗产“不感冒”、没有兴趣,某种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创新,没有适应大众口味“形式”上的变化而导致的,文化遗产自然就很难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需要从现代人的生活取向和文化遗产中掘出的新内涵,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包装和针对市场的创意,将文化遗产的卖点融进日常生活里,才能让文化遗产这棵“老树”开出新花。
  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需要让那些懂遗产、懂技艺的专家学者与传承人走近百姓、走进生活。像上面提到的“非遗进社区”活动,就组织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现场讲解示范。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植入”,可以拉近人们与文化遗产的距离。当然,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社区,也可以让文化遗产进学校、进企业。同时,应探索更多“玩法”,将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遗产,更巧妙地更方便地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切身体会历史脉搏的跳动。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我们要传承文化遗产,就要让文化遗产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

林 虎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