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视窗 > 文明日照
我要投稿

山东日照“最牛救援队”重访汶川公益行

发布时间:2018-05-14 08:30:2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山河巨变,天崩地裂,亲人逝去,生死别离,美丽家园瞬间变为一片废墟。这场地震牵动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日照市莒县刘守桂、刘中停坐不住了,他们联合村里另外8位村民,组成了抗震救援队,开着一辆五征农用三轮车,直奔灾区。四天四夜的颠簸,3000多公里的奔袭,他们赶到了震区绵阳,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他们的义举感动了万千网友,被称为“史上最牛救援队”。
  2018年5月9日,“十年大爱 一路五征”山东日照“最牛救援队”重访汶川公益行活动启动,在五征集团的赞助下,刘守桂和刘中停从日照出发,再次踏上奔赴灾区的路。
  转眼已经十年,地震时刘守桂刚满百日的小女儿刘娇娇,如今已读四年级。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年的灾区一直深埋心底,如今是什么样子?

“山东的兄弟来了!”“山东的兄弟到家里坐坐!”“我和日照的渊源深着呢!”……

“日照”被桃龙人刻在石头上,铭记在心底,融进血脉里
  11日,“大爱十年 一路五征”山东日照“最牛救援队”重访汶川公益行采访组一行来到绵阳。走在绵阳的街道上,整齐的楼房,崭新的生活面貌,让刘中停和刘守桂直呼变化太大了。
  “真好啊!比电视上还好!人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5月12日上午,刘守桂站在北川新县城东侧的公园里,由衷地赞叹。
  “去桃龙看看!”5月13日,采访组再出发!
  桃龙是北川县的一个藏族乡,辖6个村庄、1个社区,人口3397人。2008汶川地震后,日照市对口援建桃龙乡,率先启动乡驻地援建项目,完成总投资2493万元的桃龙乡小学、卫生院、文化(广播)站、居民健身活动广场、乡驻地街道、供排水工程、垃圾填埋场等7项工程,对922户农户永久性住房进行修复和重建任务桃龙乡建筑工程获绵阳市最高奖项“绵州杯”优质工程,创造出了援建工作的“日照速度”“日照质量”。至今,“听党指挥,为民奉献,吃苦耐劳,连续作战,高效务实,追求卓越”的“日照援川精神”,仍在北川广为流传。
  过了开坪乡,水泥马路在山腰上蜿蜒盘旋,“路基塌陷”、“小心落石”的警示牌随处可见,左边是湔江滔滔奔涌,右边的石壁直插云霄,时有瀑布飞落车窗,如穿水帘。
  从开坪到桃龙,不到20公里,以前路况极差,至少要走一个半小时。如今,只需 20多分钟。
  和大部分北川乡镇一样,桃龙也是在一条谷底,依路傍河而建。只有一条主路穿镇而过,是日照援建的,桃龙人取名叫“日照路”。
  记者在桃龙乡卫生院门前的路边下车,一位前来看病的人迎上来,大声打着招呼,热情地冲过来握手:“山东的兄弟来了!”他叫阳明树,在乡兽医站工作,当年与日照的援建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呵,山东的兄弟来了!”一位路过的妇女手里提着豆腐,冲着我们招呼。
  卫生院院长石代俊带着医生护士迎了出来,抓住一位记者的手,十指交叉,握得紧紧的:“山东的兄弟来了!我们卫生院就是你们给建的!”拉着记者到院里的石碑处拍照留念。红色的大理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日照桃龙”,石碑的背后记载着当年的援建情况。“我们要把这份感情刻在石头上,记在心底里!”石代俊说。
  援建结下的情缘,已经融入血脉。石代俊女儿石岚,2009年高考时专门报考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留在了山东,嫁了山东小伙,如今在日照贵和大厦创业!
  “闺女马上要生宝宝了,老伴专门过去照顾。生了宝宝,根就扎在日照了!”石代俊说。
  “山东的兄弟来了!”像一句口号,迅速在桃龙乡日照路上传开,采访组每到一处,都受到格外热情的接待。
  日照路1号,是一座藏式建筑,65岁的藏民吴明荣住在这里,开了一个杂货店。他远远地迎出来:“山东的兄弟到家里坐坐!”他的房子外墙装修、刷漆、全新的瓦片,都是日照援川时帮助修建的。
  “早就听说你们要来,我们都准备着迎接你们哩!走,走,我带你们去转转!”在乡党委,龙藏社区的女支部书记刘莉穿着民族服装等在那里。
  “我和日照的渊源深着呢!我女儿在日照读过一年书,后来回到四川的安康家园。咱们日照兄弟援建桃龙的时候,我经常请他们到家里玩,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刘莉的女儿唐宇是个幸运儿,地震时在北川中学读初一。逃生后,被集体接到日照生活、就读。如今,唐宇已经大学毕业,在巴中市曾口中学任教。
  “山东的援建,让我们桃龙的发展快进了二三十年。饮水工程、垃圾场、学校、医院、道路……都是你们帮助修建的,每个桃龙人都记在心里!”刘莉说。
  十年前的那场地震,住在桃龙乡上的人几乎没有伤亡。“地震后40分钟,山塌了!瓦片全掉下来了,房子变形了,房子垮塌的不多!”桃龙小学的保安蔡永富还差一个月就60岁了,地震时他正在喝酒,“酒一下子就吓醒了!腿抖的不行,吓得站不起来。”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孩子踩着平衡车从街道上飞过,桃龙乡驻地静谧而安闲。这静谧安闲中,淡远了的伤痛,涌动着发展的力量,也蕴藏着日照桃龙无法割断的亲情。
  当天上午,桃龙乡还邀请了当年的日照援建人员回来,看看桃龙十年的发展变化。因采访组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匆匆离去,无法与他们会合,相信他们将受到更加隆重的礼遇。

北川黄土镇安置点:
昔日黄土今何在 禹王桥上看变迁
“今天的黄土镇什么样了?”这是刘中停、刘守桂的一个心结。10年前,他们进入灾区第一站,就是在这里的安置点搬砖、搭帐篷、搬运救援物资。
  5月13日下午,“十年大爱 一路五征”山东日照“最牛救援队”重访汶川公益行活动,寻访救援队当年工作的北川黄土镇。
  十年来北川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在黄土镇参加援建的地点,他们已经有些模糊,一路打听,几经周折,最终到达故地。
  13日下午,公益行活动一行,从北川老县城沿绵北公路前往黄土镇。想到即将回到故地,一路上少言寡语的刘中停,开始话多了起来。“在一条河边,应该是在公路的左边。”刘中停一边回忆一边说。“当时那个地方很宽阔,应该在公路的右边。”刘守桂有些不认可。两人一边比划着,一边开始了讨论。
  新建后的绵北公路非常宽阔,很快到达了黄土镇,眼前的地方变化非常大,谁也拿不准具体在哪里,只得停车问询。
  “十年前在黄土镇有个救助站,志愿者搭建了很多临时帐篷,安置从震区过来的人,您知不知道在哪里?”刘中停主动询问一位小卖铺老板,言语中流露着一丝焦急。“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晓得了。”回答让想早点回到故地的刘中停有些失落。
  继续往前走,他想要尽快找到目的地。“应该是在新北川县城对面的桥那里,河的旁边,不过现在都被绿化了。”终于,刘中停得到了一些信息。登车,车辆掉头继续探寻。
  新北川县城位于永昌镇和黄土镇中间,5分钟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可是刘中停、刘守桂还是不能确定那个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几经打听、询问,仍未找到黄土镇安置点的确切位置。刘中停在询问一位四川老乡后,因为语言不通,只好拨通了当年一起工作的志愿者王喜艳的电话,让王喜艳给老乡通了个电话。
  老乡用四川话和王喜艳交流着,听不大明白的刘中停站在旁边有些着急。大约2分钟后,老乡挂掉了电话。
  四川老乡用手比划着告诉刘中停,“就在前面红绿灯左拐,过了桥右拐,到绵北公路再右拐,走个几百米,那里有个停车场,就在那里。”
  刘中停从四川老乡手中接过手机,道谢后,急忙登车。不到5分钟,便来到了王喜艳给老乡描述的那个停车场。“就是这里了,当时帐篷区旁边还是一条没有治理的河流,河边地势很平,我们就在这里和当地志愿者一起搭帐篷。”下车后,刘中停、刘守桂立刻回忆起了这里。
  停车场旁边架起了一座桥,名叫“禹王桥”,桥上多是销售当地特产的小店,左右两侧几百米的地方各有一座桥。
  站在禹王桥上,微风徐徐,对面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北川欢迎您”五个醒目的黄色大字赫然立在广场上。
  河流已经治理,两岸绿树葱葱,刘中停拉着刘守桂,让记者给多拍点照片。
  刘中停、刘守桂拉起桥上的竹椅坐了下来,眼神一直在当年搭帐篷的地方游荡,一遍一遍又一遍。
  变化太大了,道路也宽了一倍。回绵阳的路上,刘中停看到车外不远的商品楼上,悬挂着销售电话。“给打个电话,问问这边的房价怎么样,咱们也买一套怎么样?”刘中停开玩笑地对刘守桂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中华民族空前凝聚;一场说走就走的救援,让遥不可及的异乡,变成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记者 夏宗伟 北川报道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