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视窗 > 文明日照
我要投稿

“剃头师傅”杨淑忠:能帮到别人自己心里也高兴

发布时间:2017-08-17 10:00:15

  雨后的圈村,空气清新了许多,几位耄耋老人在村头凉快。
  杨淑忠骑着三轮车在村头停下,搬出椅子,从后座上拿出来一个塑料箱子,老人们围了上来。打开箱子,里边是两套理发工具,推子、剃须刀、围布、毛巾,还有新添加的剪鼻毛工具。
  杨淑忠,国网日照供电公司健康食堂的一名厨师,平时每天上班、下班,工作兢兢业业,周末却不曾休息,走街串巷为老人理发。他是一名退伍老兵,曾经的行政大厨,他是邻里眼中的孝子,也是一名“剃头师傅”。

  8月7日,立秋,记者在日照供电公司健康食堂第一次见到了杨淑忠。此时的他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穿着一套干净的白色衣服,戴着一顶白色高帽。
  如果不是厨师长要淘汰废塑料箱子,我们或许还不知道杨淑忠默默地为老人义务理发10余年。
  今年52岁的杨淑忠,当兵退伍后,在河南安阳成家立业,并顺利成为当地有名气的“行政大厨”。2005年,母亲身体不适,杨淑忠与妻子回乡看望,老母亲的一句“孩子,你得回来啊”,让他放弃了事业和高薪,回到父母身边陪伴他们,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回日照从头开始挺难的,楼房、人脉都在那边,回来落差很大。”杨淑忠回忆起过往。“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陪伴在父母身边是另外一种幸福,很踏实。”
  一次为父亲剃头的经历,让杨淑忠联想到那些老人和残疾人。想到他们腿脚不利索,出门理发行动不便,他夜不能寐。
  说干就干,推子、剃须刀、围布、塑料箱子、三轮车……就这样,杨淑忠正式当起了“剃头师傅”,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另外一段旅途。
  杨淑忠的老家在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圈村,空闲时,他便骑着三轮车回老家,为老人、残疾人免费理发。
  “刚开始理得不好,就在自己村里给老人推推,他们也不嫌弃。”杨淑忠说。
  每逢休息日,他都穿梭在村子里,哪里有老人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随着手艺的娴熟,杨淑忠开始去外村沿街理发。
  “在三庄镇贾家沟有位99岁的老人,他是我理发的老人中年龄最大的。老人一点也不糊涂,理完发,他笑着跟我说谢谢的时候,我也很开心。”杨淑忠说,“能帮到别人自己心里也高兴”。

  8月13日,雨过天晴。杨淑忠骑上三轮车,带上自己的行头回到老家。
  前些天太热,老人都扎堆在村里的桥洞底下、树荫下乘凉,杨淑忠都会去这些地方看一看有没有老人需要理发。由于经常理发,周边村里几个老人,谁该理发了,这次少了谁,杨淑忠心里都有个数。
  杨淑忠一来,老人们就都围了上来。
  “这是又添上新工具了,这个好,真是越来越先进了啊。”74岁的杨大爷说道。
  “两个多月没理发了,就等着他来。”81岁的战庆泽老人精神矍铄,转过身来跟记者说,“我就相信他,手艺好。”
  “上个星期也回来的,就是没碰上,不怪我啊。”杨淑忠笑着回答。
  “这是村里的老党员,战大爷,83岁了,以前我当兵的时候他还是村主任。刚才理完发的战庆泽是他弟弟,弟兄俩。”杨淑忠一边理发,一边介绍起他的“顾客”来。
  “剃刀消毒了,开始理了啊,这样可以吗?”杨淑忠是个心细的人,用过的剃刀都用酒精认真消毒。
  理完发,杨淑忠都会给老人擦擦脖子,不忘叮嘱他们回家洗洗头。
  “10多年了吧,村里的好多老人都是杨淑忠给理的发,不简单啊。”一位路过的村民感慨。
  助人为乐,特别是长期坚持,说易行难。
  剃头、刮胡子、剪鼻毛,杨淑忠动作娴熟,5分钟完成。一天时间能给40多个老人理发,甚至更多。这10多年,找他理过发的老人不计其数,西湖、三庄、陈疃、后村镇,遍布他的足迹。
  “最开始,家里人都不知道我给老人剃头,妻子知道后开始不支持,她是心疼我,觉得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在家休息休息多好。”杨淑忠说,“在家也就是看看电视啊,后来妻子理解了,也支持我干下去。”
  有些老人经常让他理发,觉得过意不去,非要给他钱,杨淑忠都婉言谢绝。“我从来没想过收钱,我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发自内心的快乐足够了。”

  回忆起第一次帮外村老人理发,许多老人并不买账,甚至冷言冷语。
  “当时去的是后村汉皋陆,老人都以为我是个骗子。”杨淑忠说,在他的坚持下,老人慢慢接受了他的免费服务。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93岁的老大爷,他特别爱惜他的胡子,在给他修理胡子的时候,他不让我动胡子的长度,只修理边角。给他修完之后,他照镜子足足看了5分钟非常满意,并让我下次路过的时候再帮他修。”说起这位老大爷,杨淑忠内心还有些遗憾,他告诉记者,等他第二次再到老人家里的时候,老人已经离世了。想到能让老人临终前有个良好的形象,他心里也挺宽慰的。
  杨淑忠的父亲86岁了,几天前出了车祸,至今还在重症监护室,村里的老人也都听说了。
  “老爹怎么样了?”老人们关心地问。
  “今天我二哥值班,过来之前,那边都安排好了。”杨淑忠说。
  这是一种向善的坚守,也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牵挂。
  离开之前,在村头遇到了杨淑忠口中的“老王”,60多岁了,他不会说话,无法用言语表达,他拿下头上戴的帽子示意了一下,上周刚刚理的发,然后笑着冲杨淑忠竖起大拇指。
  老王小时候得过大脑炎,言语不清,从来没有像样理过发。杨淑忠碰见后,苦口婆心连哄带劝帮他理了发,一来二去结下深厚的情谊,每次来村理发,老王都来凑个热闹,也许在老王的心里,杨淑忠早已是他的亲人。
  “有机会要学习更专业的理发技能,为村里的老太太也剪剪发。只要身体能干得动,我就一定会坚持下去。”杨淑忠坚定地说。

记者 隋言晨)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