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视窗 > 头条新闻
我要投稿

创城,给日照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7-08-14 08:40:11

于市容环境,是干净、整洁、有序
于城市精神,是文明、和谐、正能量
化之情绪,则是惊喜、温暖、感动

  创城,对每个市民意味着什么?于整座城市,又改变了什么?
  3年创城,全市上下以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干劲,集中攻克了一批困扰城市多年的难题,打赢了一场场硬仗。
  今年7月,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第6次回归故里,面对故乡,他欣然说道:“日照市绿化非常好,树很多,街道非常干净,远远超过美国的城市。我住在日内瓦,也赶不上这儿。”
  变化不止城市的外在,更是市民生活习惯和文明水平的提升。一次礼让、一次俯身捡拾、一次人性化的服务,甚至一个微笑,都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风度。
  创城,到底创了什么?于市容环境,是干净、整洁、有序;于城市精神,是文明、和谐、正能量;化之情绪,则是惊喜、温暖、感动。
  基层干部说
  创城是一次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创城带来的变化正在悄然上演。公共场所垃圾少了、人们学会礼让了、窗口服务更人性化了……创城,正以一种强大的外力影响改变着长久以来积淀的不良习惯。
  在东港区妇联工作的迟敏看来,创城是一个过程,而市民自觉恪守文明规范则是长期性的。“在创城这种强大外力的规范下,全体市民都在经历一次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经历一次文明素养的现实教育,从各种变化中,我们可以感知创城带来的正能量,顽症与陋习正在消失,整个城市更加文明和谐。”迟敏表示。
  文明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的努力和坚持。
  新一轮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持续推进创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不断加大软硬环境建设力度,城市环境更加整洁亮丽,城市秩序更加规范有序,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创城带来的实惠,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4月21日,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日决战誓师大会召开后,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对每项指标、每个项目、每个任务,明确责任人、设定时间表、挂出施工图,实行全程跟踪、动态管理。
  创城没有旁观者。日照市创城包联牵头单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区各部门单位迅速行动起来,纷纷组织干部职工走进包联点,落实“创城”包联各项工作任务。
  为确保包联区域的创城工作不留死角,各包联单位还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并按照包联工作“7+1”职责要求,与包联街道一起研究创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问题台账和销号制度,切实帮助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
  各级干部职工走出办公室,走向街头小巷,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维持商业和交通秩序,及时劝阻乱停乱放、乱扔垃圾、车窗抛物、店外经营等行为。“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创城就是一剂催化剂,对于增强市民文明意识,带动城市环境品质和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市环卫处机扫大队副队长刘刚说道。
  外地游客说
  舒适又温情的日照让人感动
“日照是一座宜居的城市,不仅气候、环境舒适,人文气质更让人感动。”每年夏天,李先生都会来定居日照的女儿家待上两个月,对于日照的印象,李先生侃侃而谈。“跟大城市的交通相比,在日照,过马路都能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李先生说,每次过斑马线,来往车辆都会主动停下,礼让行人,而且这在日照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就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温情、友善。”李先生说。
  每年夏季,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来到日照,日照的旅游业态也更加多元化,不仅有蓝天、碧海、金沙滩,还有太极文化、太阳文化的深度体验,东夷小镇、阳光海岸露营公园等文化产业项目的建成,更拓宽了日照旅游的格局,与生态、自然相融合,提升了日照的旅游品质。
  今年夏天,来自北京的刘青再次来到日照,与上次独自来游玩不同,这次她带上了自己的3位好友。“与去过的其它海滨城市相比,日照的接待设施完美,自然条件优越,海边的沙子很细腻,海水干净,每次站在海边,辽阔的海岸线都让人心旷神怡。”刘青说道。“我们这次来还观看了‘日出东方·海之秀’演出,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着实让人惊艳,我目不转睛地看完,意犹未尽。”刘青说。
  与刘青一道而来的好友同样细数了他眼中的日照,“城市管理非常精细,马路宽阔且干干净净,路边的路缘石铺设也很到位,整齐美观。在海边散步时,还会看到不少市民和志愿者自觉拿着垃圾袋,捡拾垃圾。当地的居民也热情好客,海鲜好吃又便宜,价格公道,日照,我一定会再来。”
  社区居民说
  创城让百姓“修炼”出更多好习惯
  走进林海小区,宽阔整洁的中心街,干净卫生的商铺,井然有序的停车场,和善友好的居民,都让人舒心备至。
  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区,曾经是石臼地区的“老大难”,私搭乱建,黄土露天,私圈菜地,中心街道路坑洼,两侧停满私家车,商铺前污渍遍地,楼道垃圾杂物遍布,雨天踩着泥路出行,夏季杂草没过膝盖……
  创城初期,这个占地400余亩、拥有93栋居民楼的社区,问题千头万绪,需要改变的太多,着实是一块“硬骨头”。但是,只要够坚定,就一定能做出改变。自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在社区、街道、物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林海小区慢慢褪去了杂乱和无章,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
  如今的林海小区,道路和住宅楼前后全部硬化,裸露土地变身停车场,杂草丛生的空地安装了健身设施,商铺门前干净整洁,道路两侧铺设了人行道,楼道全部重新粉刷,住宅楼加装了防盗单元门,南门的违建变身整齐划一的美食街……
  在林海小区住了20多年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夏天,自己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回家,看到焕然一新的林海小区,惊喜不已。“不敢相信这是曾经的林海小区,都是创城的‘功劳’。”
  创城改变着人们的卫生习惯和审美观念,也让港城的百姓“修炼”出更多好习惯:发现乱丢的,有人提示;破坏公共设施的,有人制止;门前绿化,家家动手……
  家住老城区物资办附近的居民朱先生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帚扫扫小区和门前的落叶,并将垃圾送到不远处的垃圾桶里。“创城以来,经常有各个单位的人来帮老百姓打扫卫生,连那些卫生死角也经常有人清理,作为老百姓,我们也得做点事情,为创城贡献力量。”

外地媒体说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日照的变化,在本地人眼里,在游客眼里,也在全国各地媒体人的眼里。
  今年以来,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都市报融媒体山海天纪行、中国(日照)渔文化节暨全国百家报社聚焦“阳光海岸 活力日照”采风等活动接连举办,共吸引了全国百余家报社(媒体)的社长、总编和20余名著名作家聚焦日照,品味日照文化、感受日照之美。港城独特的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让他们感慨至深。
  “每一次来日照都能给我惊喜。”谈起日照的发展,《京九晚报》副总编郭跃旗赞叹不已,“日照离商丘500公里左右,但却是我们那里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可以说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不论是原生态的渔村还是美食街都规范经营、明码标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照的发展离不开日照人的努力奋斗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希望下一次再来日照的时候,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郭跃旗表示。“活力、生态、文明、宜居,这是我对日照最直观的感受。”孝感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刘雪原说,从生态环境保护到城市规划建设,从城市的文明程度到市民的精神面貌,都体现着日照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朝气。
  《当代散文》期刊主编、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展则表示,日照的规划建设尊重城市建筑与沿海风光带的融合,注重观光、居住、休闲与生态的统一,宜人、宜居、人性化。日照不追捧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更多注重打造一座有特色、有人文精神的现代感城市,造就了日照的不同,形成了日照特色。
  志愿者说
  用奉献与爱心传递城市文明
  炎炎夏日,在海边、在街头,一些头戴小红帽的创城志愿者,总能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
  他们有社会实践的中小学生、有在职党员、也有市民群众,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创城志愿活动中,捡拾垃圾,提醒行人遵守信号灯,劝阻市民的不文明行为……
  王金华是日照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他也是一名创城志愿者,清理城市卫生死角、督导交通秩序、创城宣传等各种志愿活动中,总能出现他的身影。“很累,但是很充实。”王金华说,创城不只是政府的事,更是每一位市民的责任;创城志愿者不仅是创城重要的中坚力量,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市民也会向文明看齐,只有营造出浓厚的文明氛围,文明的力量才会不断汇聚。
  一个志愿者是一个文明阵地,一群志愿者就是一片文明海洋,创城志愿者用奉献和爱心,引领了风尚,传递了城市文明。
  在海边,志愿者们更是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王梓萌是一名小学生,她经常跟随父母参加“志愿青春 海好有你”的志愿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很多志愿者共同参加,他们拿着夹子、垃圾袋,细心地捡起散落在沙滩上的饮料瓶、塑料袋、烟盒等杂物,甚至连细小的烟头都不放过。
  王梓萌的妈妈周女士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有机会她就会带着孩子参加志愿服务,“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让各地的游客看到一个文明的日照,也希望孩子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让她欣慰和感动的是,每次活动,都有不少海边游玩的游客也主动参与进来。“这就是文明的力量,互相传递,互相影响,最终化为整个城市的精神底色。”周女士说。

记者 冯书琴 冷炳豪)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