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时新闻
我要投稿

电梯、液化气瓶、索道、观光车……

一起关注我们身边的特种设备安全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2-18 09:55:55

  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展如何?被困电梯如何通过“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自救?液化石油气瓶整治情况如何?官方消息来了。

  12月17日上午,日照市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暨电梯安全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介绍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展情况、全市电梯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

  今年已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94起

  据了解,目前全市在用特种设备29458台,涵盖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八大类。

  按照市政府安委会的统一部署,自今年6月份开始在全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经过5个多月的排查治理,三年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查处了一批特种设备安全违法案件,保障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以电梯、液化石油气瓶、快开门式压力容器、长输管道以及旅游景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旅游观光车等为重点,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检查。自6月份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检查企业403家,发现并责令整改问题313项。

  聚焦保障设备“本质安全”,采取提前预警、定期通报、逐台核查等工作机制,推进特种设备“应登尽登”“应检尽检”。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4320台,检验各类设备24660台次,检出不合格设备421台,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1042台项,特种设备定检率目前达到100%,有效保障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执法办案,严查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有力规范了市场秩序。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94起,罚没款243万元,其中曝光64起。

  创新举措构建长效机制。加快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在全市确定20家市级标杆和40家县级标杆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推行特种设备检查“332211”工作法,有效指导基层监管人员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省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在全省推广我市经验做法。

  “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已解救被困人员658人

  目前全市电梯数量已达1.2万余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后,全市电梯已全部纳入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电梯检验率达100%,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8.4%,电梯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以信息化、网格化监管为手段,建设了覆盖全市范围的智慧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电梯安全应急处置平台开通了24小时热线96333专属电梯救援电话。

  我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主要实现应急协调指挥、风险监控、社会监督三方面功能。电梯发生故障时,按照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分级快速实施救援。

  自今年6月份平台运行以来,“96333”电梯平台系统已录入并通过审核电梯12229台,维保单位52家,电梯使用单位1513家,维保站点105个,确定公共救援站点22个。96333平台共接听市民电话2456个,处置电梯困人故障378起,解救被困人员658人。在困人故障处置中,全部为一级救援响应。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0.39分钟,现场实施救援平均用时5.06分钟。维保单位“三分钟响应率”为100%,法定“三十分钟到达率”为99.47%,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被困电梯可通过三种方式求助

  如果电梯出现困人故障,受困乘客应该怎样通过“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寻求帮助呢?

  受困乘客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联系相关人员寻求帮助。

  通过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与物业值班人员取得联系,这也是最便捷的方式;拨打轿厢内公布的电梯维保单位管理人员电话进行联系;直接拨打“96333”电话寻求帮助。

  目前我市每部电梯轿厢内都张贴有“96333”标识牌,标识牌上印有电梯唯一的6位数字编号,也就是6位识别码。受困乘客拨打“96333”电话时,向接线员报出电梯轿厢内标识牌上的6位识别码,平台通过定位系统就可对该电梯精确定位,立即指挥并监督电梯使用单位、签约维保单位在3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科学组织实施救援。

  对签约维保单位不能及时救援的,平台立即协调就近的公共救援站点实行二级救援,一级、二级应急救援的响应时间都是3分钟。如果一级、二级救援无应答或者无法实施,平台将立即请求消防机构实行三级救援,确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

  从平台目前运行来看,我市全部电梯故障困人应急救援都是通过一级救援实施的,说明自平台运行以来,倒逼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效果明显,减少了行政成本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今年查处液化石油气瓶违法案件29起

  我市的液化石油气瓶专项整治已经连续开展了3年。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液化石油气瓶违法案件29起,罚没款102万元。

  从查处案件情况看,液化石油气瓶充装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充装超期未检的气瓶甚至是报废气瓶,二是气瓶充装人员无证上岗,三是气瓶充装过程中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记录,四是未按照规定粘贴充装合格标签和安全警示标志。

  通过专项整治,全市的液化石油气瓶充装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置换更新气瓶20余万只,将专项整治中查获的200余只不合格气瓶和报废气瓶进行了集中销毁,市市场监管局查办的一起液化石油气瓶违法充装案件还入选了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第一批执法稽查线上巡讲指导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与此同时,构建气瓶监管的长效机制,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推广智能充装,实现气瓶安全的信息化、自动化、可追溯、全周期监管,市市场监管局推广的“瓶安”智慧监管项目,在省内第一个通过政府部门正式主导并发文推广,累计试点投入使用智能钢瓶1.5万余只。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彦美 实习生 朱秀华)

编辑:佘宗花
审核:孙翔宇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