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 本报社评
我要投稿

持续不断地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

——日照四个“全省第一”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7-08-15 10:26:43

  今年上半年,日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1.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进出口总额增长28.0%,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0%,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2015年初,日照全市经济还像得了一场“重病”。面临严峻的形势,仅仅过了两年,何以能拿下四个“全省第一”?
  改革!是改革这把“撒手锏”,为我们破解了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是改革这一祛病根、激活力的利器,为我们激发起强劲的发展动力;是改革这一制胜法宝,为我们拿下四个“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实践再次证明:振兴日照的出路在改革,动力在改革,成败在改革。我们必须唱响改革主旋律,持续不断地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

  一、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攻坚对象,做到聚焦问题精准发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个地方的问题所在,就是这个地方的短板所在、瓶颈所限。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也要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
  过去两年我市的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明显成效,就是因为很好地贯彻了问题导向原则,通过深入调研、摸清病根,明确改革进程中攻坚的对象,靶向治疗、对症下药,解决了一系列关系日照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问题:
  针对园区活力不足的问题,大胆推进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将“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确立为全市头号工程,针对园区体制机制弊端,砍下了“五板斧”,烧开了园区这壶“温吞水”,激发起园区创新创业的活力。
  针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融资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把国企改革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新组建了水务、交通发展等国有投融资平台,使之成为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贸易融资风险的主力军,实现了监管、运营、投融资的“多赢”。
  针对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在全市刮起“效能风暴”。建立“四清单、一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措施,致力于打造干部作风最好、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三最”城市目标。
  ……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不断出现。因此,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始终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以此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破解我市政治、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关键环节和主要领域的发展难题。

  二、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改革规律,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只有沿着正确的航向,改革的巨轮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我市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之所以能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是因为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改革的“定盘星”,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而确保改革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制定改革措施要以人民福祉为导向,把群众最盼望的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决策落实要以人民利益为指引,以增强改革的实效性和群众的获得感。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城中村”改造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但近两年在我市却实现了基层由“愁拆迁”变成了“争拆迁”、居民由“怕拆迁”变成了“盼拆迁”的转变,原因就在于我们实行了以“放权、让利、压责”为核心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和居民让利。以人民福祉为导向的改革“一招既出、满盘皆活”。
  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把握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我市的改革之所以能顺利推进,是因为我们遵循改革的内在规律,在方案设计上,坚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实施步骤上,坚持“反弹琵琶、先难后易”,“硬骨头”先啃,“土围子”先打,抓点带面,杀出一条“血路”;在政策把握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

  三、坚持亲力亲为,增强“一把手”抓改革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一把手”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改革成效,甚至决定改革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坚定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责任,亲力亲为、尽职尽责,是时代赋予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的历史使命。
  我市两年多来的改革实践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一把手”亲自点题推动,“一竿子插到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更需要有主动谋划改革的意识。我市建立了市级领导重大专项和分线推进工作机制,设立了15条工作线,以促进党政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主动谋划改革。各条线的牵头领导要主动作为,针对各自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主动提出改革题目,做好推进文章。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我市近年来的改革之所以取得很大成效,也取决于主要领导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担当:为改善金融生态,我们重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狠刹了这股歪风;为净化政治生态,果断查处日照港“塌方式”系列腐败案件,港口得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实践证明,去掉一个“怕”字,敢出手、坚决改、大胆试,就一定能改出新气象。
  全面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调整,要有敢于“刀刃”向内、革自己命的勇气,才能顺利推进。我市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无论是国企改革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结合、水务一体化改革,还是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如果不能克服本位主义,改革就可能虚与委蛇、偏离方向。只有坚持刀刃向内,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藩篱,舍得动自己的奶酪,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
  改革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探索———改革创新者往往需要冲破陈旧的规则缺陷,需要冒着风险前行;尤其是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干事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在所难免。深化改革,需要积极营造保护改革者的环境,给改革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以此汇聚强大改革洪流。
  事业兴衰,惟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市委、市政府把“用人导向”作为三大工作导向之一,明确提出要把改革作为考验和锻炼干部的“赛马场”“试金石”,坚持以改革论英雄,在严把政治关、廉政关的前提下,大胆启用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惟有让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才能激励各级干部在改革的主战场上担当作为、冲锋陷阵。
  市委确定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惩诬告陷害行为,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只有态度鲜明地鼓励和保护改革创新的干部,才能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变“自上而下”的点题改革,为“自下而上”的主动改革。
  如果没有良好的作风做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就会变成纸上谈兵——— 作风不正站不稳,作风不硬扛不住,作风不实干不好。必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整顿活动,大力弘扬实干之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断把改革大业推向前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坚持、义无反顾向前,以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勇气、更有力的措施持续推进改革,就一定能尽快实现“追赶”和“摘帽”的目标,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新日照。(作者 阳众平)

 

编辑:穆盛娟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