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频道
我要投稿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青岛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06-06 19:48:48

                                                                                               

专精特新企业青岛九合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特种车产品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专精特新企业青岛云路先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精整车间吊装非晶薄带。资料图片

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资料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在青岛,有这样一群企业,它们“个头”不大却身怀“独门绝技”,它们只专注并深耕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或一项产品,以专出道、以精破局、以特逐强、以新求变;它们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质量效益双优的排头兵企业,也是工业“强筋健骨”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它们就是青岛6738家专精特新企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青岛在传统优势产业之外,大力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培养企业家首创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越来越多的“独门绝技”和“配套专家”,弥补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短板,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进击之路。

梯度培育,厚植“专精特新”成长沃土

专精特新企业需要良好的成长土壤。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蝶变”,便是青岛近些年来厚植“专精特新”成长沃土的一个缩影。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有一家普通人所知不多,但在煤矿、油气行业大名鼎鼎的企业——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仅10年,这家企业就由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一路成长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十年“一路狂奔”,中加特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2016年,在行业内名不见经传的中加特,便将眼光投向数字化和智能化。“那时候行业内可遵循借鉴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中加特总工程师宋承林的记忆中,三年时间他们走了很多弯路,也碰了很多钉子,“很幸运,我们乘上了西海岸新区政府数字化建设的‘列车’”。

宋承林口中的“列车”,是2019年9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台的《关于促进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大数据和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该文件提出“组织实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重大示范项目,对于申报成功的企业最高奖补1500万元”,这对包括中加特在内的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及时雨”。

“政策一出,感觉在单打独斗的路上突然找到了组织。”宋承林打趣道。最终,中加特申报的变频一体机产能提升项目成功获得新区1500万元资金支持,该项目后来被评为全国十大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

除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新区还为中加特带来了顶层设计上的启发。“最初,我们对智能工厂的建设标准认识并不清晰,相关部门便组织我们到西门子等先进的数字化工厂进行学习,让我们找到了建设方向。”宋承林说,在市、区两级的政策和资金加持下,未来3年,中加特给自己定下了产值突破30亿元的目标。

“作为制造业强市,青岛始终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摆在优先位置,聚力落实‘培育、赋能、服务、保障’四项主责主业,全门类、全周期、全要素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郭振栋说。

据介绍,在《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青岛提出要聚力打造制造业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四新经济领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梯度培育赛道。部署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左右、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窗口。

“卡位入链”,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卡位入链”是青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举措之一。所谓“卡位入链”,就是通过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对接,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融链固链需求,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赋能。

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型膜材料制造的专精特新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高端建筑等领域。3月10日,在围绕氢能与储能产业链主企业特来电公司开展的“卡位入链”对接活动上,至亚美莱公司进行了产品路演,得到特来电的积极关注,并现场达成合作意向。

“以前我们很难对话大企业,现在政府组织‘卡位入链’对接会,我们可以直接和链主企业对接,获取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现在已开拓了家电、汽车等民用领域功能薄膜市场,预计今年上半年便会产生效益。”至亚美莱公司总经理丁肇聚表示。

与至亚美莱同样受益的,还有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两年前,能蜂电气因为资金、人才问题,产品研发一度遇到瓶颈。紧要关头,政府依托设立的“人才贷”金融产品,为能蜂电气争取到1000万元贷款,同时帮助企业与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品研发迎来井喷式发展。

“政府还帮助我们参加了多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活动,招引合作企业,2022年下半年,我们与海尔纳晖储能项目达成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能蜂电气总经理张浩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相关设备订单已超过5000台,同比增长10倍,公司满负荷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

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青岛以专精特新企业为突破口,通过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服务机构行等多种形式,组织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对接交流活动,支持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协同制造,引导链主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开放场景应用,输出配套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全面加强合作,形成融通创新的发展生态。

郭振栋表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有效渠道,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卡位入链”的同时,青岛还不断拓宽服务广度和深度,对有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跟踪培育,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做强做精;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实行精准推送专属服务,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定期组织邀请企业、园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机构、高校院所、政府部门进行充分交流、各取所需,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金融活水,助力“专精特新”变大变强变优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但企业往往面临轻资产融资难的尴尬。作为成长中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格润内泽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遇到过类似的难题。

位于崂山区创新园的格润内泽姆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治理、水处理的企业。2022年年底,该公司分公司格润内泽姆新水务有限公司与一家大公司签订了一个化工园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合同。根据合同约定,需要格润内泽姆新水务先出具合同金额20%的银行保函,后支付货款。这可急坏了该企业财务负责人,“因为急着用款,如自行申请银行保函,不仅审批流程较长,还需要缴纳保函金额10%~20%的保证金”。

了解到企业难题后,注册地同为崂山区的青岛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企业送去了一场金融“及时雨”。“我们为企业提供分离式保函服务,让企业使用再担保公司在银行的授信额度,这样可以加快企业办理银行保函的进度、减少资金占用。”青岛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业务部经理吴佳晋告诉记者,他们5个工作日内便为格润内泽姆新水务顺利开具了银行保函,帮助企业解决了用款需求。

从普通的包装产品,到集30余项专利于一身的“多用途节能环保新型集装箱液体包装袋”,再到给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配套的超纯水内衬层,青岛恒信塑胶有限公司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进阶之路,同样有金融政策的扶持。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注塑件、集装箱液体包装袋的生产,集装箱液体包装袋相比传统运输容器具有灵活轻便、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在产品拉伸度、热合度等质量把控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企业研发投入压力比较大。”公司总经理姜法宏告诉记者,即墨区工信局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根据政策帮助他们拿到了1000多万元的各类扶持资金。

“专项资金的注入,为我们分阶段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姜法宏说,前不久,他们成功研发出5层共聚高性能PE膜,新产品能够适应更为苛刻的运输环境,能够装载的液体已经达三四百种。如今,恒信塑胶产品已经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

金融活,经济活。为打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资金堵点,青岛制定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更多企业驶入资本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在全省率先将北交所挂牌企业纳入上市补助政策范围。

为让企业及时、充分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青岛搭建了全国一流的地方惠企利民政策平台“青岛政策通”。为鼓励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产,三年累计扶持1599个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安排奖补资金7.55亿元。

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12家企业入选2022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数量列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

(本报记者 刘艳杰)

编辑:王倩倩
审核:孙翔宇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