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7专题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 森林文化
我要投稿

林旅结合:绿色发展的生动解读

发布时间:2017-02-22 16:23:43

  统筹/策划 刘新英 采写/记者 李敏

  ■核心提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在越来越浓烈的“回归”理念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游客上山下乡看竹林、游茶园、摘林果、赏山花、尝野趣,在青山绿水间寻觅记忆中的乡愁,休闲体验为主的乡村游成为人们脑海中不可磨灭的绿色印记。

  探究乡村游的红火,“林业+旅游”的创新供给功不可没。

  在“旅游富市”战略实施带来的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以“林水会战”托起的良好生态环境,不仅成为“旅游富市”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坚实基础,更丰富了日照旅游的内涵,成为日照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发力方向之一。

  生态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日照用“林、旅结合”的创新实践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生动解读。

  ●创新

  “林水会战”为“旅游富市”提供了前提和景观支撑,“旅游富市”又为“林水会战”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使“林水会战”的效益得以发挥出来,“林+旅”跨界融合实现的是创新发展

时令已过芒种,港城大地花果飘香、热情澎湃。

  沿着山海路一路西行,沿途沁园春四季采摘、源丰蓝莓采摘园、丹凤山桑葚采摘等广告牌不时映入眼帘,无一例外的,这些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主打的都是休闲、体验、观光、绿色等等招牌,留下了“林业+旅游”的深深烙印。

  在旅游由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发展的今天,林业与旅游,有了高度的契合点。

  “乡村游,游什么?我认为,游的是青山绿水,游的是林茂粮丰,游的更是硕果飘香。”62日,市林业局局长臧克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当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表达了独到的见解,“以前觉得林业就是植树造林、防火治虫,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了‘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创全国文明城市’‘林水会战’‘旅游富市’等战略,在全市下了几盘大棋,这其中关联度相对较高的在于‘林水会战’和‘旅游富市’,林业能做什么?能为旅游提供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硕果累累,‘林业+旅游’是林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更是一个创新”。

  在臧克峰看来,林业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尤其“林水会战”中建起的一条条森林通道、一片片层峦叠嶂的树林,就是一道道旅游景观,而发展的经济林,那就是采摘游的目的地。是以,“林水会战”为“旅游富市”提供了前提和景观支撑,“旅游富市”又为“林水会战”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使“林水会战”的效益得以发挥出来。

  莒县丹凤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果桑就是一个实证。

  514日莒县丹凤山桑葚采摘节的火爆让莒县林业局副局长刘江山记忆犹新。当天,大约1500多名游客前来采摘桑葚。

  “丹凤山就是根据市林业局专家的推荐栽了果桑,没想到很成功,很受欢迎。从5月中旬开始采摘,在持续一个月的采摘期里,最多一天600多辆车,每个周末都得接待二、三千人。”

  而“旅游富市”战略的实施对林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推动,对新一轮“林水会战”提出新的课题。

  在旅游上,人们更多的还是猎奇心理,喜欢去新景点、看新景观,尤其是现在全域旅游的情况下,各个景区必须要有新元素,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那么,林业该如何发力?臧克峰认为,就是要保护“老”的,发展“新”的,突破“特”的。

  所谓保护“老”的,就是巩固提升原有的林木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201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1%,尤其沿海的防护林,都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要做的,不仅要保护好这些上辈人留下的绿色遗产,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提升,使其提质增效;

  发展“新”的,就是要有新元素。比如说,上世纪70年代我们曾经尝试南竹北移,于是有了现在的竹洞天,但是成片的竹林目前只有一个竹洞天,今年我们将继续引进更多的竹子品种,建成“国内纬度最高的竹子产业基地”,打造更多的“竹洞天”;

  突破“特”的,主要是指蓝莓、大樱桃、枇杷等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最能体现“特”字的经济林,用“特”字抓住游客的眼球。 

  ●融合

    林业+旅游,并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叠加,而应是实现乘法效应的深度融合。它要求,美好的愿望要与科学的态度、健全的机制相结合,唯此,才能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树往哪里栽等问题

  62日上午,日照海曲九龙湾生态旅游观光区位于半山腰的蓝莓基地里。蓝天白云下,品尝着亲手采摘的蓝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张开双臂拥抱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心情就像风一样自由。

  打造这一方美景的是日照泰隆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曲九龙湾生态园是典型的工商资本下乡。其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最近几年兴起的乡村生态旅游的背后几乎都有工商资本的影子:东方摩尔庄园是万豪集团投资开发的,丹凤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是山东鼎昌能源集团投资开发的,嗡嗡乐园是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投资的,三庄镇千亩黄桃基地背后是日照坤丰农资公司……

  “工商资本进入林业主要体现在林旅结合方面,目前莒县已经完成植树造林5.5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08%,这其中,70-80%是工商资本投入的,”刘江山认为,工商资本的背后一般都有企业支撑,这些企业有成熟健全的管护机制,有基础、有人才,而这正好是林业发展需要的,能最大程度地支撑传统林业转型升级,实现项目化和工业化。

  诚然,“林业+旅游”,并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叠加,而应是实现乘法效应的深度融合。它要求,美好的愿望要与科学的态度、健全的机制相结合,唯此,才能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树往哪里栽、栽了怎么管护等问题。

  “林业+旅游”,跨界融合实现的是创新发展。

  “一棵果桑就是一百块钱。”山东裕利蔬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靳伟然对市林业局提供的果桑赞不绝口,当初他可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栽了部分苗子,现在尝到甜头的他主动要求把南竹北移的试验品种放在他的裕利竹园里。

  “让发展者有回报,让享受者有希望。”臧克峰认为,只有把各种要求理顺,把各种利益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才能让工商资本的潜能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涌流。 

  ●方向

  政府主导不仅能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更能在全域旅游的层面上完成景点的顶层规划,避免了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及景点低水平无序发展,也解决老百姓干不了、不能干的问题

  五莲县叩官镇磨台子村,裕利竹园内,新栽植的百亩“红哺鸡”翠竹亭亭玉立,片片竹叶在风中荡漾。

  “红哺鸡”是日照南竹北移的又一次尝试,之所以会选择放在裕利竹园内,除了考虑管护因素外,更是全域旅游的总体规划布局需要。

  虽地处北方的南方,日照冬季却很缺绿,形态飘逸、四季常绿的竹子是首选的绿化美化植物。于是,继上世纪70年代南竹北移后,今年日照再掀竹子引种栽培热潮。

  而这次南竹北移,充分考虑与旅游相结合因素,除了抗寒性、适应性这一首要条件外,还得兼具观赏价值,材用、食用兼备,且充分考虑产笋的时间,尽量选择产笋时间不同的品种,这样基本上从3月至6月都有鲜笋生产,给了游客更多体验采摘鲜笋的时间。

  截至目前,全市新引种栽植各类竹子品种11个,共计30余万株,全市竹林面积已超过万亩,除了裕利竹园,在九龙湾、莒县洛河镇等地也都规划栽种了竹子。

  有目的,有依据,有实验,政府主导南竹北移既解决了景区需要新元素的旅游层面的需求,也化解了企业自身承担这一行为的风险,更在全域旅游的层面上完成了景点的顶层规划,避免了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

  不仅如此,政府主导更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对此,日照海曲九龙湾生态旅游观光区的林世东有同样的看法。

  “虽然近几年我们一直在从事蓝莓、茶叶、苗木等与林业相关的产业,但隔行如隔山,有许多困难和问题要去解决,如发展思路、产业规划、生产技术等,林业等部门优先安排项目扶持,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提供技术指导,让我们倍感温暖,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投资的信心”。

  政府主导,办的就是老百姓干不了、不能干的事。就在今年的526日,日照市政府又与山东省林业厅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日照共建山东省林业高科技创新园和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日照分院,解决科技引领、科技支撑、科技示范新品种的选育、驯化及应用等问题。届时,将会给日照增添更多的苗木新品种,带来更多的旅游元素。

  日照的“林业+旅游”,虽然是刚刚起步,但今天的幼苗一定会成为明天的参天大树,今天的疏疏朗朗将是明天的绿树成荫,今天的朵朵小花将是明天摘不完的芬芳果实。我们坚信,今天,这是生机盎然的希望,而在不远的将来,就一定能成为绿意莽莽的现实。

  ■深观察

  发力供给侧 探路“旅游+”

  记者 李敏

  “问问全国人民有多少人想远行,想去名胜,想去边疆,还想找条遥远的小街住几天。想方设法满足大家的这个愿望,这是中国经济几乎明摆着的一条康庄大道。让中国人玩好了,这个国家就将再上一个大台阶”。去年10月,《环球时报》针对我国“十一”黄金周发表了一篇社评,点评非常精彩到位。

  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日照。当旅游步入大众旅游时代,如何满足游客各种各样的需求?答案当然在于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

去年11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时,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件很遥远、很深奥的事。然而,值得欣慰的是,记者在近期的采访中发现,目前我市许多企业或是景区早已自发进行着“旅游+”的实践——

  东方摩尔庄园发展的农业休闲采摘项目,建设之初就考虑到游客的需要,苹果全部选用矮砧技术种植,宽行密植,方便游客采摘,而树下种植的“鼠毛草”,细密绵软,给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游玩环境;

  日照顺风阳光海洋牧场则是仔细研判不同的游客群体和不同消费需求,创新推出私人订制式的旅游产品,目标是“吸引不会钓鱼的人来钓鱼”;

  莒县丹凤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充分考虑到现在游客旅游“慢”下来的心理,深入发掘丹凤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建设之初就定位为现在比较受欢迎的休闲养生、生态观光、采摘体验及度假旅游;

  嗡嗡乐园在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旅游的要素和游客的需要,规划图上蜜蜂科普博物馆、蜂产品展览馆、蜂情生态园及康体蜂疗中心等在逐渐变为现实;

  东港区三庄镇千亩黄桃基地,也是建设之初就预留了观光的路口和停车场;

  山东裕利蔬菜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谋求转型升级,倾心打造的五蔬园,游客既可以体会本地乡村生活特色,又可以领略热带植物的风情,还可以感受无土栽培等现代设施农业的魅力,目的就是希望“有独特的东西让人记住”;

  ……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新建的景区还是已经建成的,无论是“旅游+林业”“旅游+农业”“旅游+渔业”“旅游+科普”还是“旅游+工业”,以游客的需求为出发点规划或重新设计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共识,消费升级催生的供给侧改革,让从需求端诞生的新生力量焕发着巨大的能量——

  日照青岛啤酒梦工厂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吸引了每年大约1.5-2万人次的参观者;

  还在建设中的莒县丹凤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仅一个桑葚采摘节当天就吸引了大约1500多名游客;

  而今年新升级改造的万平口风景区试营业当天,就接待游客达1.4万余人,城区的旅游旺季提前到来;

  ……

  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生产产品到发力供给侧,日照众多行业和景区,在探路“旅游+”中尝试转型升级并赢得先机,稳健地迈向关注绿色、关注生态、关注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之路。

  ■点睛

  全域旅游时代来临 我们怎么做

  记者 李敏

  蓝天、碧海、金沙滩……提起日照旅游,这样的关键词或许并不陌生。而在日照“旅游富市”战略规划中,未来日照的空气、山水、河流、塘坝,乃至每一抹绿色、每一个设施,都将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

  “山清水秀是景,绿树繁花是景,硕果累累也是景。”在市林业局局长臧克峰看来,道路两旁的森林通道也是一道道美景。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林业也实现了与旅游的跨界融合,为后者提供了前提和景观支撑。

  “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全域旅游对城市规划建设、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都会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记者认为,实现全域旅游,一要“多规合一”,城乡建设规划等各种规划与旅游规划统筹推进;二要“多产融合”,相关产业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做好“旅游+”的文章;三要“多方发力”,各职能部门都要发挥作用,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甚至建筑设计中考虑旅游需求,用大旅游的理念来建设和发展城市。

  此外,布局全域旅游,既要站在市民的角度,也要用旅游者的眼光,对整个市域进行全景化打造,串点成线、以线扩面,让整个城市赏心悦目、步步见景,真正释放旅游对城市竞争力、影响力的“倍增效应”。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域旅游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建宾馆酒店,也不是村村上马,而是更关注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也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而是有效地保护性开发,守住生态底线;更不是所有地区一哄而上在近期开发全域旅游,而是要分步推进、按规划实施,从整体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