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杨春忠与青年人共话理想与成长

让书籍的星火照亮青春的征途——“夜读日照”文化沙龙第二期活动现场剪影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09 09:03:34

image.png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6月29日19时,城市书房樱花园馆内灯光被点亮,“夜读日照”文化沙龙第二期活动如期启幕。这场以“历史的星火,青春的征途”为主题的读书会,将红色经典的传承与青春成长的思考紧紧相连。

  当晚,市纪委监委原一级调研员、全民阅读推广人杨春忠与40余名青年读者围坐一堂,在雨滴轻敲窗棂的韵律中,共同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谈,让党史的光辉与青春的力量在书香里碰撞交融。

从两本书的精神启蒙到毕生追求的信仰之光

  雨夜下的城市书房樱花园馆,尽显静谧与温暖。窗外雨丝轻斜,馆内灯光柔和,40余名青年读者围坐一堂,目光落在杨春忠手中的《共产党宣言》上。

  杨春忠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这两本对他起着重要意义的书讲起,向读者们讲述了他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时期阅读经典书籍的历程。

  现场,有读者即兴朗诵了一段《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精彩片段,杨春忠用心聆听,仿若回到了40多年前那个青春洋溢的岁月——“那时候4元3角,是笔不小的数目。我犹豫再三,还是将它买下。”杨春忠回忆道,说起《约翰·克利斯朵夫》,他的眼中泛起回忆的涟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本书是他送给夫人的定情信物,更成了他叩击精神世界的第一声门铃——从此,对理想的执着、对生命的热忱,在字里行间生根发芽。

  杨春忠坦言,《共产党宣言》是他信仰的灯塔。“读它时总在想,若当年岁月静好,怎会有共产主义的星火?”书页间的批注密密麻麻,仿佛可以看到杨春忠伏案沉思的模样:老一辈革命家为何为劳苦大众奔走?共产党员的初心藏在哪些字里行间?

  这两本书于杨春忠而言,一本装着个人精神的成长,一本盛着时代信仰的重量,如不灭的星火,在时光里相传。

image.png

从满室书香的个人修行到城市文明的精神编织

  “读书是最好的养生。”杨春忠的话语里,藏着他与书籍相伴的一生。当晚的对谈中,杨春忠与读者们分享了他读书与工作生活如何权衡的话题。

  杨春忠说,在他的书房里,满满一面墙的藏书中,20%是红色经典,每一本都带着被反复翻阅的温度。“有限的时间要投入广阔的阅读世界。”是他给当代青年们的阅读箴言。

  在日照,杨春忠不仅是首届全国“书香家庭”获得者,也是日照建设“书香校园”的倡导者;不仅是书香的传承者,更是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他牵头策划了“红色经典进课堂”活动,将《红岩》《青春之歌》等书籍列入中学必读书单;作为“五老”报告团团长,他深入社区、企业、机关,用“方言+故事”的方式解读红色经典,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阅读不是负担,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他笑着说起自己随时记、随手划的习惯,那些写满批注的书页,是他工作创新的灵感库,也是面对生活难题时的“解压阀”。

  当他谈及“读史让人明智”时,灯光在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让人仿佛看见无数个日夜,他在书海中打捞智慧,再将这些星光播撒到校园、城市的每个角落。

image.png

从与青春对话到接力传承时代星火

  “如何看待‘功利性阅读’与‘兴趣性阅读’的关系?”“该如何平衡工作与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提升工作效能的助力?”读者提问环节,青年们热情向杨春忠发问。

  杨春忠用罗曼·罗兰的话作答:“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是为了放松自己,而不应该成为新的负担。”他说起自己在繁忙工作中见缝插针阅读的经历——在会议间隙记一段感悟,在通勤路上读几页经典,让文字成为工作的“润滑剂”而非“压力源”。

  时近“七一”,杨春忠送给青年三个关键词:正气、朝气、底气。“正气来源于骨气,朝气来源于志气,底气取决于定力。”他鼓励大家读党史、品经典,“从历史里找方法,从书籍里攒力量,才能在日照的发展浪潮里,做有担当的赶路人。”他的话点燃了青年们的激情。

  “以前觉得红色经典离我们很远,今天才明白,它是让学生们努力追寻理想的精神谱系。”活动尾声,青年教师郭静分享了她的感悟。

  夜色渐深,城市书房的灯光与窗外星辰交相辉映。从“夜读日照”的灯光到红色经典的星火,从“书香之家”的传承到青年干部的成长,这场读书会如同一粒红色种子,播撒在日照青年们的心田,终将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之花。

  夜读的时光虽暂歇,但书籍点燃的星火,已在青春的征途中,亮起了更清晰的光。(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文 李晓萌/摄)


编辑:尹丽彩
编审 :谢岩
责编: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