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王海燕:10年不离不弃撑起一片天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4-25 09:40:13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王海燕,出生于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2005年嫁到五莲县汪湖镇汪湖村。多年来,她坚持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公、有智力残疾的儿子,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出女性博爱、坚毅、善良的形象。
  勇敢面对生活变故
  王海燕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她从小就是一个孝顺懂事、善解人意的女孩。2005年,王海燕经人介绍和丈夫结婚,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夫妻俩很是知足。
  2014年王海燕夫妇迎来了他们第二个孩子琛琛,儿子的出生让全家人高兴不已,但这个好消息并没有持续多久,小琛琛被医生确诊为三级智力残疾,想到儿子以后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王海燕夫妇倍感心酸。屋漏偏逢连夜雨,2018年,公公突发脑血栓,虽尽全力治疗,但还是身体的左半侧瘫痪。
  一个家庭有两个需要全天候照看的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老大也尚未成年,巨大的生活压力压在了王海燕的肩上,王海燕曾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可当她看到可爱的孩子们、可怜的老人和无奈的丈夫时,又觉得自己不能垮,倔强的她强打着精神,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她与丈夫商议,丈夫继续外出打工挣钱,自己一边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
  尽孝不能等
  “久病床前无孝子,没想到这个儿媳妇能坚持这么多年。”“这哪里是儿媳妇,简直比闺女还孝顺!”说起王海燕,村民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从那时至今,王海燕一如既往地照顾老人。她经常换着花样做公公喜欢的饭菜,耐心地将食物一点一点送到老人嘴里;为减轻公公身体上的不适,她还自学了一些简单的康复技巧,时常给老人做康复按摩;遇到公公大小便失禁,她都会及时清理干净、换洗衣服,从不抱怨。日复一日的操劳,让王海燕显得比同龄人苍老,老人常含泪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儿媳。这些年真是苦了这孩子,照顾我们一家老小。”
  有妈妈在 一切都会好起来
  以王海燕的家庭条件,不能送孩子去接受专业康复治疗和特殊教育,只有自己下苦功夫。每天收拾完田间农活、照顾好老大和瘫痪的公公后,王海燕还得训练小琛琛独立吃饭、穿衣以及一些生活常识和行为习惯,这些最简单的动作,王海燕至少手把手教了上万次。“有时候孩子不想学闹脾气,自己也忍不住动手打骂他,事后又自己偷偷抹眼泪,我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但我就怕孩子将来会受苦,必须教会他一些基本自理的生活技能。”王海燕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孩子也能做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这让王海燕倍感欣慰。
  琛琛到了入学年龄,为了顺利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王海燕“寸步不离”地照顾孩子,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一直到晚上孩子入睡之后,她才能稍稍喘口气。“能走多远,我就陪他走多远,有妈妈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王海燕看着儿子说道。
  心怀感恩 继续前行
  自儿子被查出智力残疾和公公瘫痪后,王海燕也受到政府和亲友的帮助。镇政府为他们家申请了补助,逢年过节都有工作人员前去探望,村里的人也时常送些生活用品给他们。王海燕十分感恩政府以及亲友的关爱与支持,她说:“这些苦难都不算什么,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甜的。”
  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是心灵的港湾,王海燕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体贴之心、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她的身上,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的善行孝举感染了身边无数人,激励着大家将这种美德传承和发扬广大。

  (通讯员 王青 宋百惠)

编辑:王晶
审核:崔丽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