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黄土地上的动能转换——东港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小记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0-11 09:38:00

  曾经,谷贱伤农、菜贱伤农、豆贱伤农,成为困扰东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大痛点。而今,随着农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推进,现代高效农业遍地开花,农民的烦心事开始迎刃而解。

一粒花生的“供给侧改革”
  增产不增收,一度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低落。在三庄镇大王家寨村,村民王书平却越种越带劲。为啥?
  答案就在王书平刚刚喜获丰收的0.2公顷花生地里。“种的花生是油酸含量高的优质品种,产量大,价格高,比往年要多收入3000多块钱。”
  王书平是一位种地“老把式”,他家的花生不但病虫害少,而且果仁颗粒也更饱满。
  但是,有一段时间,王书平也和村里不少村民一样,将地转包出去后外出打工。也难怪:种一季花生,除去农资、人工费用,剩不下几个钱。当时,村里上千亩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管现象。
  如何将耕地重新利用起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早在几年前,东港区就探索引入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生产收益。去年,该区招引的日照金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大王家寨村,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广高油酸花生种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王书平回到了村里种植高油酸花生,并尝到了甜头。
  高油酸花生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比普通花生高出2元左右,每亩净增收不下千元。“高油酸花生效益高不意外”,在日照金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孟庆国看来,高油酸花生因为营养价值高,耐储存。由于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国际市场需求量大,自然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目前东港区共有3000多户种植了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666 . 66公顷,每年增收1000多万元。
  效益的攀高,激发了当地人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有机水稻、特种小麦等各种高效产业片迅速繁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东港区先后引进特种小麦、优质花生等新品种12个,引入无公害栽培、绿色管理等种植新技术20多项,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面积近18000公顷,仅此一项每年实现收入8.1亿元。

一场产业链的革命
  产量上去了,价格涨了。但是东港人很快就发现,由于地少人多,单纯靠种植增收有限。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考虑跳出土地做新农业文章。变土里“挖金”为产业链上“淘金”,东港区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深度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升值比例。
  蓝莓是东港区的一大特色产业,陈疃镇的蓝莓栽植面积已发展至1666 . 67公顷,拥有16个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栽植面积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
  虽说鲜果供不应求,陈疃镇却请回当地创业能人返乡投资办厂,发展蓝莓深加工产业。“要想在市场上长久站稳脚跟,就必须摒弃粗放生产模式,不断在产业升级提升上发力。”东港区考虑最多的,是如何避免产业同质化,培育蓝莓的持久优势。
  位于驻地北部,在一处石材厂旧址,兰香食品有限公司异常繁忙。公司自己研发的蓝莓面包、蓝莓蛋糕、蓝莓月饼等系列蓝莓产品,陆续走下生产线,走进市内外各大超市柜台。公司负责人许家金向记者“诉苦”:日销售额近8万元,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只能加班加点。但是,质量必须保证。
  如今,东港蓝莓正在由单纯的种植向物流商贸、深加工、休闲旅游转型。依河布局的美好时光蓝莓基地、新港蓝莓园、莓香河畔等特色产业观光片区,嵌入一村一景,将陈疃镇变成了“一日游”“两日游”全域蓝莓主题公园。
  而在涛雒镇芹菜专业村东石梁头村,也正在进行着一场“芹菜供给侧改革”。正建设的冷链加工厂房,引进冻干技术和加工设备,对芹菜进行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处理,生产的芹菜干粉广泛应用于面条、馒头等加工中,可带来3倍的经济效益。
  从一产独大到多产融合,一棵棵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产业大树”正在尽情舒展。从片面追求高产到向优质转变,产业链的整体升级和延伸,给农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尹宏业 卢立平)

编辑:任远
审核:孙翔宇
统筹: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