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五莲县:把扶贫项目做成振兴产业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4-28 06:51:19

现在距离露天樱桃成熟还有一段时间,但在五莲县户部乡宋家村郑德华的大棚内,一串串个儿大、汁甜的大樱桃已经成熟,他正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大樱桃坐果率还可以,有外地客商前来订购,也有附近的村民和市民来采摘,我们的果子上市早、品质好,不愁卖。”郑德华高兴地说,从现在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看来,丰收已是定局。

户部乡素有“樱乡户部”美誉,樱桃产业一直是优势产业。前期,经过调研考察,户部乡利用市、县扶贫资金450万元,建设了11座单体冬暖大棚发展果蔬种植,租赁给周边农户经营。

种植经验丰富的郑德华申请租赁了11个大棚。“如果自己建一个这样的大棚需要几十万元,现在一个大棚一年只需交给乡里2万多元的租金就行。”为了把项目干好,郑德华跟着乡里到大连等地考察学习了好几趟,最终确定采用“一根棍种植模式”发展设施大樱桃产业。

与传统的露天大樱桃种植模式不同,棚栽大樱桃有两个好处:其一是产量大,“一根棍种植模式”是大樱桃高密度栽植的新模式,每亩地可栽种220棵。其二是收益高,樱桃采摘时间可提前30多天,刚上市售价在每公斤120元到160元之间。即使露天樱桃全面上市,这种品种的大棚樱桃仍能以独特品质卖出高价。

“以一座占地2亩的大棚为例,一棵大樱桃树能产7.5公斤,一个棚能出3000多公斤果,能卖30多万元。”郑德华掰着手指头细算了一笔账。

他越说越起劲。“我只要点开手机App,随时能看到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还能用手机遥控卷帘。”推广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实现一部手机管理大棚,成为户部乡推动农业全面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自己发展好了,群众才能稳定受益。”郑德华说,在授粉、摘果等阶段,一天最多能吸纳80余名村民来大棚务工。

随着扶贫项目走向成熟,相关产业逐渐壮大,曾经靠天吃饭的村民当起了旱涝保收的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除了让农民增收,户部乡由此每年获取项目收益29.4万元,并差异化统筹分配给脱贫群众,惠及608户、1392人,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不返贫。

“这11座扶贫大棚还确权给了乡里19个相关行政村,大棚成了村里长效脱贫的保障。”

据户部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棚项目的带动下,许多种植户都来学习栽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设施大樱桃产业,带动了全乡设施农业的发展。

至今,五莲县共建有樱桃类扶贫大棚项目12个,覆盖全县9个乡镇。其中不少大棚引入生态休闲旅游理念,牵线搭桥叫响采摘游。每到周末,来自市区或周边地区的市民游客便涌入乡村,争相欣赏、采摘、品尝大樱桃,乡村到处是热热闹闹的景象。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全面脱贫后,扶贫工作如何扎实开展?五莲县的做法是把扶贫项目做成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有机衔接。

(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通讯员 朱庆鹏  )

编辑:任远
审核:厉敏
统筹:孙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