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今日副刊 | 揭开“石河县”的谜底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1-29 09:41:19

夏勇

  (接上期)

  日照的海市蜃楼,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曾在多处诗文中描述:

  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年已五十的邯郸举人张成教(《中华古籍资源库》中传世《张洺南文集》《张洺南诗集》),任日照知县,写下《咏海》一诗:

咏海

  天风倏欻海云起,海底苍龙怒欲死。

  吹云直向九霄还,仍抱珊瑚宿海底。

  仙侣骑龙海岛飞,三千开落碧桃肥。

  安生手指扶桑叶,缥缈蓬莱归未归?

  蓬莱之巅高万丈,琼宇瑶池俱在上。

  石痕犹带始皇鞭,枣花空为齐侯放。

  蜃气秋生白玉楼,骊珠夜冷黄金帐。

  我醉即当泛月槎,归来海上问桑麻。

  但见桑麻青如莽,不见神仙更来往。

  日照明代隶青州府①,青州别驾②叶先登巡日照,写下《石臼所观海》:

  石臼所观海

  沧溟极望接天遥,万里长风送晓潮。

  幻气曾闻蜃作市,痴心谁见石为桥。

  ①明代隶青州府,治所益都。

  ②青州别驾:别驾从事史,五品。

  清代礼部郎中曹贞吉(1634—1698),老家山东,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他路过日照,写下《日照道中望海二首》,把望海、听海、海市,跃然纸上:

  日照道中望海二首   

  晓后空濛宿雾遮,迟回渐觉海生霞。

  一天雾色迎朝日,十里潮声卷落沙。

  宝气凝从鲛室尽,飓风欲动蜃楼斜。

  三山缥缈知何处?空想安期栆似瓜。

   

  孰云斥卤变桑田?此际俄看一色天。

  孤屿雨停寻蟹迹,海门风起断蛟涎。

  波臣自护重溟险,估客谁操下瀬船?

  日暮涛声来枕上,惊回旅梦转凄然。


  日照清代进士丁士一(1665—1732),涛雒镇苗家村人,历任四川什邡知县、户部主事、江西布政使(从二品,相当今江西省省长)等职。1713年夏,祭祖省亲回日照,巧遇日照海市蜃楼,写下《海市记》:

  “癸巳①长至②,省先垅③,回时日未晡④,忽见奎山一带,气色淡荡,非雾非云,余心异之。驻马陟⑤岗,纵观海上,延袤数十里,苍岭绿畴⑥,间以林麗墟落,桥梁屋宇,历历可数。又有城郭宫阙,人物参差,忽隐忽现。转瞬间,石浪层层,化作海涛矣。”

  ①癸巳:公元1713年。

  ②长至:夏至。

  ③垅:坟冢。

  ④晡:申时,即下午3时至5时。

  ⑤陟:登高。

  ⑥畴:田地。

  最系统、全貌描述日照海市蜃楼的,是日照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内阁中书、清康熙《日照县志》主修丁时(1634—1698)。

  丁时广征博采,从自然地理到社会、人文,作了详尽地调查,为后世留下大量翔实、可靠、准确的史料。

  对日照的海市蜃楼,丁时作《海市》记之:

海市

  海天浩渺无所有,伊能大展空中手。

  偶然游戏鼋亀惊,小小经营龙蛇走。

  鬼斧神斤非等闲,城郭楼台瞥眼间。

  旌旗忽变为林木,车马倏已集阓阛①

  千态万状幻且狡,公输顾之失其巧。

  居然一幅李龙眠,白描却已丹青娇。

  ……

  他年沧海淤为田,焉知此处非市廛②。

  有无真假浑难定,且凭一醉滩头眠。

  ①阓阛:街市。

  ②市廛:集市。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即海市蜃景。

  其成因,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让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线,经大气折射,而形成虚像。其气象条件:

  一是大气很稳定,风力较小。

  二是大气有强烈的逆温层。

  三是大气密度有明显的变化,能够折射。在日照,凡海市出现,一二日即雨。

  上述气象条件大部分出现在开阔的海洋和沙漠地区。所以海市蜃楼出现的地理位置多为海面、沙漠等。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到了现代,海市蜃楼才有了明确的科学解释。

  但在古代,他们成为古人寻觅探访的仙山,梦寐以求、孜孜寻求,又可望而不可即的长生不老仙药所在地。

  于是有了秦始皇派出浩浩荡荡的队伍求长生不老仙药;蓬莱阁上,诞生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

  几千年来,与“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样,时不时神秘出现在黄海里的“石河县”,给一代代的日照人,带来了丰富的遐想。

  石河仙城,成为日照海滨一帧帧变幻无穷的美丽风景。 (全文完)


编辑:刘源成
审核:孙翔宇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