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秦雷:“小”队长的“大”征途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1-18 08:23:43

22.png

秦雷:“小”队长的“大”征途

  “不知为什么,在做志愿这条路上,做的事儿越多,反而越觉得不够。心底里,总有种声音催促着我去做更多的事儿,帮更多的人……”

  他是秦雷,日照市消防志愿者协会消防应急服务队队长,人们都亲切地喊他“老秦”。他是队员们心中的“顶梁柱”,是受助者眼中的“及时雨”,也是妻子口中忙起来“不着家”的丈夫。

对公益:

他把“副业”当成了“主业”

  老秦不老,今年44岁的他正当壮年。

  但长期风里来、雨里去的户外救援和烈日下的奔波,让他的肤色变得黝黑,额头上也早早添了几道岁月的痕迹。

  老秦心善,从小但凡遇到孤老弱小,总是忍不住帮上一把。做过的好人好事儿更是数也数不清,跟他打过交道的,莫不竖起大拇指点个赞。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想让更多人了解公益、加入公益,做更多的事儿、帮更多的人。”老秦说。

  亲朋好友眼中的老秦,是个做的多、说的少,不善言辞的人。

  2017年4月,作为主要发起人,老秦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组建了一支救援队,正式加入志愿者的大家庭,开始从事应急救援志愿工作,开展寻人、道路救援、山野救援、水域救援、消防宣传及培训、火灾隐患查改等志愿服务。

  如今,这支队伍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日照市消防志愿者协会消防应急服务队,队员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20余人。

  “当时没想太多,就想利用业余时间,尽己所能多做点实事儿、好事儿。”老秦笑道。

  谁知,成为志愿者的他,渐渐把“副业”当成了“主业”,从此在公益的路上一发而不可收。

  2020年2月,正是疫情最严峻的时候。老秦和队友们成立了疫情防控突击队,在高速路口执勤。连着一星期,他每天都吃住在那里,把执勤点当成了“家”。

消防111802.jpg

疫情期间秦雷在进行义务消杀

  执勤结束,顾不上歇歇,他又带领服务队多次参加志愿服务,累计投入800余人次、车辆230余台次,在全市80多个小区、单位、学校等公共区域进行防疫消杀,受惠人数达2.5万余人。

对救援:

“只要我看到了,就不能视而不见”

  2020年夏季,日照普降暴雨。

  在降雨最大的那几个夜里,老秦在迎宾路上对20多辆被困车辆进行救援。至今,他左边鼻梁旁还有一道救援时留下的伤疤,清晰可见。

  那是7月22日傍晚,连续的强降雨导致市区许多道路积水,造成多辆车熄火抛锚。晚上10点多,他和同伴们还在实施救援,在暴雨中用拖车拖出被困车辆。

  在对最后一台被困车辆进行拖车作业时,因雨大天黑,他不慎被一根撬棍打到鼻梁上,顿时血流如注。

  老秦自己倒是没觉得怎样,但被救援的车主却因此吓了一跳,对他说“大哥,你鼻梁流血了,还是赶紧去医院看看吧!”

  “没事儿没事儿,我没觉着疼啊。”老秦道。

  说话间,抬手往鼻梁上一抹,手上已满是鲜血,被雨水一淋,丝丝缕缕的红色被冲到及腰深的积水中,消失不见。

  尽管这样,他还是坚持先帮车主把车拖出来,然后再去医院看伤。

  偏偏,和老秦一道参与救援的小伙伴不会开车。他只好自己捂着鼻子,冒雨开着拖车去了医院。此时,鲜血已经浸透了整整两包纸巾。

  医生给老秦的伤口缝了五针,待缝完了针,已是凌晨1点多。

  从医院回去的路上,途径艳阳路。看到四辆私家车因发动机进水抛锚,老秦二话没说,不顾刚刚缝合的伤口被雨水淋湿感染的风险,又帮着车主把车拖了出来。

  “只要我看到了,就不能视而不见。”老秦笑道。不善言辞的他,依旧是简单至极的话语,再朴实不过。

  在那段暴雨连绵的日子里,秦雷和服务队的小伙伴们全体出动,赶赴一线进行救援,共成功救援车辆20余辆,救助被困群众30余人。

  “别人拖车,一晚上能挣1万多元。老秦也拖车,但全是义务劳动,受着伤,还得自己搭着医药费。”提起老秦,朋友们忍不住“抱怨”道。

  这“抱怨”里,是对朋友的关心,更是心疼和无奈。

  2020年10月,一位安徽籍的老大爷不慎在日照走失。因老人有些老年痴呆症,加上言语沟通不畅,无法准确说出自己来自哪里。

  当晚5点多,接到消息的秦雷顾不上吃晚饭,就赶到了派出所,一边照顾老人,一边耐心地沟通询问。稍后又和队友一起,开着车几乎把日照所有住着安徽人的工地和村子都跑了个遍。

  经多方询问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老人所在的村子,将老人安全送到其家人身边。

  此时,已是凌晨2点多。

  像这种费心又费力的“活儿”,秦雷做了很多很多。

消防111803.jpg

秦雷帮车主进行义务维修

对未来:

“我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也会累、会怕,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哪怕在救人助人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艰难困苦甚至是受到误解和委屈。但我们感受最多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善与温暖,这就足够了。”老秦笑着说。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每一份付出,总会有人记在心上,念念不忘。

  在应急服务队的办公室里,秦雷和队友们收到的锦旗挂满了四面墙壁。“仅这两年收到的锦旗就有三四十面,很多都塞不下,放到仓库里了。”队友李业刚笑着说。

  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和证书,见证着老秦和队员们的无私奉献和付出,也见证着志愿者们无悔的公益之路。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老秦很庆幸,在自己的身边,始终有着一群甘苦与共、不离不弃的小伙伴们。

  “平时除了志愿救援,大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每个人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公益,每个队员的救援设备,都是自己购买添置的。”秦雷说。

  虽然平时心很软,但在公益上,老秦的要求却很严,不光对队员,更对自己。

  “既然挂了‘公益’的牌子,就一定要干好,对得起‘公益’这两个字,我们不能拿被救援者的一针一线,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这是老秦对队员们常常念叨的话。

  “别人做公益,一般都是兼职,他却把公益当成了事业,自己正经的生意都顾不上经营,真个‘养船船漏、养鱼鱼瘦’,钱都不赚了,也要先紧着做公益。”这是来自队友和老朋友邵帅的“吐槽”。

  因为把大量时间投入到志愿工作中,少了许多陪伴父母妻儿的时间,对此,老秦自己也觉得对不住家人。

  起初,妻子对他废寝忘食地做公益很是不理解,不明白丈夫为什么非要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但看到丈夫那么累,抱怨中又难免心疼。时间久了,也就只好随他了。

  “一旦走上公益这条路,就永远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来。”老秦说,“这条志愿之路,是我永远不会放弃的征途。”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潇)

编辑:佘宗花
审核:孙翔宇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