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打造全民健身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大体育”

发布时间:2020-10-01 08:39:01

  近日,日照体育工作经验又获得了全国各地的“点赞”——9月27日至30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在上海市举办2020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日照市作为仅有的两个地级市之一,受邀作经验交流。

  会上,我市以《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活力之城、运动之城、健康之城》为题,全面阐述了日照全民健身工作经验做法。

  ——在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的航程中,全民健身早已与经济社会水乳交融,成为日照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日照市把体育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大体育,做好+文章,以全民健身为纽带,通过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建设、赛事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全面提档升级,有效促进了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城市发展协调共生、互融互促,形成了大体育、大发展的局面。

下活全民健身先手棋 构建均等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从今年夏天开始,家住东港区秦楼街道德润福临小区的胡女士,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到小区东侧一路之隔的“口袋公园”去健身。“小公园占地不大,但有健身步道、有小广场,离家又这么近,在这里运动健身再合适不过啦。”胡女士高兴地说。

  在破解“全民健身去哪儿”的难题上,我市积极下功夫探索体育设施建设新路径。于是,城区“金角银边”“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处的健身场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十分钟健身圈渐渐打造成型。

  此外,10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免费开放;全市乡镇体育公园、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和301个省市贫困村扶贫工程实现全覆盖,群众健身举步可就。目前全市各类健身设施7200余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7平方米,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与此同时,新建改建日照香河体育公园、日照网球中心、日照奎山体育中心、区县“一场两馆”、日照水上运动基地等22处大型体育场馆,投入使用后可同时满足开展全民健身、举办重大赛事和赛后产业运营需要。全市建设的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共1500余公里,构建了人居环境优美、健身出行便利的体育生态圈。

  有了健身场地,还要有组织保障。从解决“想健身、能健身、会健身”问题入手,我市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体育总会、老年体协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覆盖率100%,村(社区)体育组织覆盖率100%;推行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全市已有市级协会、俱乐部209家,县级协会、俱乐部118家;全市建成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000多个,达到每万人10个以上。

  9月20日上午,2020中国·五莲第一届“绿水青山”运动会在松月湖旅游度假区开赛。活动现场,水鼓舞、太极拳、爵士舞等表演轮番上演。在大青山举行的太极拳比赛、在白鹭湾举行的田间跑比赛同步开赛。

  这次比赛正是我市丰富群众性赛事活动体系的一项举措。4年一届的市运会、残运会、老年人运动会形成了固定赛制,成为体育的盛会、市民的节日;每年一届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等,一年四季不断档。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支持多元社会主体办赛,今年来,共举办市、县级群众赛事活动500余项,乡、村级体育活动4000多项,点燃了市民健身热情。

  面对疫情冲击,全民健身也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1月27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居家健身·抗击疫情”系列活动,线上指导市民足不出户进行健身锻炼,10万个家庭参与,形成了“家家都是运动场、人人都是运动员、居家健身抗疫情”的生动局面。

  如今,“花在眼前、绿在身边、健身就在家门口”成为日照市民的美好生活写照。均等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让全民健身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

唱响全民健身改革戏 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体育发展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我市致力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体育和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创新、补齐短板、放大特色、增加供给,让全民健身更好地促进全民健康和产业发展,让体育改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8年,日照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幼儿体育试点单位。在试点过程中,我市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不同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可复制、可推广、可普及、有特色的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2019年试点成果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在全市幼儿园中开始试点成果的推广。下一步,还将举办全国幼儿体育发展高峰论坛和幼儿体育展示大会,面向全国推广日照幼儿体育试点经验。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我市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坚持“运动是良医”理念,引进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建成国内首家中西融合、体医结合的国际化医学干预健康管理机构,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市体育局、市卫健委联合建成51处国民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服务中心,覆盖75%的乡镇(街道),今年将实现乡镇(街道)、社区全覆盖。

  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通知,推广“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涉及20个精品特色小镇,其中就有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该小镇坚持一业主导、多元发展,做到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打造了全民健身示范带和体育产业集聚区。

  日照市在今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对此,我市突出公益性和普及性,新规划建设37片足球场地,满足全民健身和各类比赛需求。计划年底建成的日照国际足球中心,可承接国际级高水平赛事,服务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国外球队,着力打造国家队U系列青训基地。我市也将广泛开展青少年足球、社会足球赛事活动和业务培训,支持社会力量开展足球培训,扩大足球运动人口。

  今年,日照还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大力开展了“2020日照体育健康消费季”活动,省、市发放近200万元体育消费券,撬动全市40余家健身俱乐部、体育场馆发放1.1亿元的健康大礼包,激发市民健身消费热情。围绕体育夜经济培育发展,我市举办了3对3篮球争霸赛、拳力联盟、“跑向繁星”荧光夜跑等丰富多彩的夜间体育赛事活动,让体育消费也迎来了“晚高峰”和“加时赛”。

打好全民健身组合拳 点燃城市活力引擎

  通过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我市努力布局“体育+”这篇大文章。

  于是,一系列做精体育赛事、做大体育旅游、做实体育培训、做强体育服务综合体和做优体育文化的生动实践,促进了体育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用体育点燃城市活力引擎,也让全民健身在更高格局上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国际太极拳、中国(日照)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会、日照国际马拉松、中国体操节、中国围棋大会、全国二青会网球预赛等200多项省级以上重大赛事,形成了“春打太极拳、夏开水运会、秋跑马拉松、冬办体操节、四季打网球、全年下围棋”的四季歌赛事格局。重大体育赛事炫动全年、燃爆四季,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我市充分利用日照海滨、山岳、河湖等旅游资源,融合10余个景点、40余项省级以上赛事活动,打造“海滨山岳行”体育旅游线路,形成了“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单人竞赛,多人消费”的体育旅游新模式。日照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顺风阳光海洋牧场、五莲大青山、黑虎山等成为体育旅游的亮点。2019年全市体育旅游人口达1500万人次。

  优越的自然环境,一流的体育设施和优质的配套服务,为日照举办各类体育培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日照被确定为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国家沙滩排球训练基地、国家游泳队山东日照训练基地、国家级全民健身基地、中国网球协会训练合作单位、中国海钓之都。依托这些“国字号”训练基地,承接了赛艇、皮划艇、激流回旋、水球、橄榄球等国家运动队的备战训练,并常年面向全国开展群众性帆船、帆板、龙舟、游泳、网球普及推广活动。

  在发展体育综合体的探索中,我市推行大型场馆第三方运营机制,打造日照网球中心、驻龙山自行车主题公园、莒县雪山红枫马场、黑虎山狩猎场等一批体育综合体。同时,创建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基地,英吉多、安智健等国内高端体育制造企业先后落户日照。构建起了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为龙头,以省市级体育产业基地为骨干,以特色体育产业群为支撑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体育文化也与日照厚重的人文历史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拍摄了国内首档青少年足球竞赛真人秀《超球少年》;安泰实业制作了国内首部网球动漫系列剧《网球世界》;启九体育开发了“绿茵侠”足球动漫;与山东电视台联合打造了“我要去航海”真人秀节目;培育了“日马”小海贝、“运动活力”志愿服务队、体彩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团队;举办了网球文化节、中国围棋博览会、世界太极日活动等系列活动;创作了一批体育歌曲、剪纸、书法、摄影、书籍等体育文化作品。体育,成为日照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印记。

记者手记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

  总书记的指示,也为我市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我市致力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百姓健身需求为导向,聚力改革、创新突破,努力探索构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长效化、全生命周期、全人群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激情飞扬、时尚活力、全民共享的现代化滨海体育名城,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日照力量。(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帅)


编辑:刘源成
审核:厉敏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