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一人不漏 一刻不误

发布时间:2020-04-14 09:00:10

  今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东港区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8个小组,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全面打响防控战役。

  这支队伍中,社会随访小组在疫情防控中扮演“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角色,运用警务大数据等为疫情防控提供智慧支撑,与疫情进行着一场生死赛跑。

  在这70多个日日夜夜的社会随访工作中,始终有一个坚定而忙碌的身影——王增伟。

  “那天是1月24日除夕,正准备回老家过年,就接到了紧急电话。”王增伟是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他的肩上多了一项重任——在东港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担任社会随访组组长,承担起全区疫情防控社会随访工作。


  绘就“路线图”,让随访工作有章可循

  随访的对象是谁?各个部门如何沟通协调?工作流程是什么?……王增伟坦言,“社会随访”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新名词,如何尽快开展工作,切断传播链是当务之急。

  王增伟告诉记者,社会随访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事,涉及公安、卫生健康部门,还有镇、街道党委政府、社区等,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而有一个畅通的机制至关重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一切未知,王增伟勇担责任,仔细研读中央和省、市的文件精神,以及上级公安机关各项部署要求。

  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结合东港区防控的实际情况,他牵头拟制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应对处置社会随访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社会随访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明确了随访登记人员范围、各个部门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流程、严格工作要求,让社会随访工作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居民才能配合,工作才能又好又快推进。”社会随访时间急、任务重,为了让工作尽快进入“状态”,王增伟不仅给每个单位打电话讲解,更对随访小组成员下了“硬命令”:每人随身携带一份关于社会随访的相关政策文件,遇到问题随时翻看,及时解决。

  在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在接到任务时第一时间开展面访、获取信息,为疫情防控做出最快的研判,善于思考的王增伟又提出了“七个到位工作流程”,即“一见”“二问”“三测”“四叮”“五登”“六跟”“七清”,实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无缝衔接、有序推进,为百姓织密织牢“安全网”。


  精准研判,让数据“说话”不漏一人

  社会随访中,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疫情重点关注人员和密切接触者,除了人员摸排,数据监测是关键。

  “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每天接收大数据推送的数据上千条,从开始数据核查,到纳入管理,建立档案,当天必须完成,不过夜。”王增伟说。

  面对铺天而来的繁琐数据,在公安部门工作了25年,有着丰富侦查经验的王增伟一开始也是措手不及。理清思路后,王增伟调集了公安部门的精兵强将,将任务分类安排到每个人,综合运用各种研判手段在最短时间最精准地确定出每条数据线索的人员身份和现实居住地,第一时间推送各镇、街道开展人员随访。

  “就是让数据背后的人站出来,纳入统一管理,切断传播途径。”看似简单的事,这背后蕴含了太多的艰辛。从1月25日起,王增伟和同事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奋战,“5+2”“白+黑”的工作模式,让所有人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压力和身体煎熬。

  数据分析、身份核实、住址查证、整理下发、汇总反馈……每天千余条数据如期推送各辖区。王增伟说,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一人不漏,一刻不误。


  事无巨细,肩上的责任一刻也不放松

  在同事眼里,不善言谈的王增伟,不仅是率先垂范的“排头兵”,又是及时发声指导的“主心骨”。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王增伟很多时候都随机选取路线,直奔现场。“辖区外来人员是否全部登记在册?”“对纳入随访范围的人员有没有坚持每天随访?”“居家隔离人员的防控措施是否到位?”……每到一处,他都认真查看台账,了解基层随访难题。

  同在社会随访组工作的东港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牟磊告诉记者,从社区隔离人员的界定、隔离车辆调配,到排查数据的汇总上报、随访中各类突发情况……事无巨细,王增伟都要“管一管”。

  从2月份开始,很长一段时间,王增伟每天接打电话超过200个,平均休息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心里有事,有时候想睡也睡不着。”王增伟说。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武汉解封”……近日,随着疫情稳定,忙里偷闲“刷”疫情新闻的王增伟又喜又忧:

  武汉解封,这说明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路是对的,但是新冠肺炎全球爆发,社会随访压力也将随之加大,我们肩头的责任一刻也不能松懈。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编辑:任远
审核:厉敏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