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老郭的乡村田野“追富”梦

发布时间:2020-03-28 07:28:11

  3月17日,正在新建的村委大院铺地面的老郭,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两位客人———水肥一体化项目莱芜厂家的技术人员,放下手里的工具,老郭直奔地里。

  老郭是东港区后村镇东代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郭见刚,老郭的这块“地”,不是普通的田地,而是村里新建的4.6公顷大樱桃基地。

  “加多少水、施多少肥,在电脑上就能操作,很精准,甚至在村委大院也能遥控指挥……”听着技术人员的话,这套高效的水肥灌溉设备让老郭和村民更坚定了这片地的发展前景。

  像东代家河村大樱桃基地一样被赋予“新希望”的产业基地,在后村镇还有不少,它们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体———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2019年9月份,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与后村镇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需求不谋而合。

  多方调研后,后村镇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主攻方向,以“党支部+基地+合作社”为基本形式创办合作社,整镇谋划、因域制宜,探索一条乡村振兴的“后村路径”。

  “和普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它是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融合在一起。”后村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李明告诉记者,为将合作社运营的每个环节都弄清楚、学明白,去年10月21日至23日,后村镇组织10个试点村党支部书记赴烟台海阳市、栖霞市、招远市3市7镇(街道)学习。“我们学习取经不慕高大上,就认准可借鉴有前途的好门路、好法子。”

  合作社要推广,关键还是百姓的认可。后村镇成立专项工作组,和10个试点村“两委”成员一起深入农户家中,算大账、算长远账。

  以东代家河村的樱桃基地为例,李明也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白账:前三年每亩投入7000元,共计50万元。按照第五年盛果期测算,整个基地总产量5万公斤,按照保守价格500克10元,预计年收入100万元。这其中,40%用于社员持股分红,分红资金40万元,按500股计算,每股收益800元,也就是每股投入1000元,到盛果期每年预计收入800元。

  账算得细、算得实,百姓才能从心眼里支持。去年12月20日,东代家河村的东岱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55名社员登记入股,入股总金额达45万元。

  记者还得知,之所以将东代家河村作为全镇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第一家”,镇上经过了全面的综合考量。

  除了老郭这个在老少爷们眼里有威信,又实干的“领头羊”外,东代家河村10多年种植大樱桃的经验,也是重要原因。

  据老郭介绍,从2002年开始,不少村民就陆续试种大樱桃,但由于缺乏技术经验,有的苗木种了9年都没结一个果。近些年,随着摸索出的经验增多,大樱桃种植逐渐走上正轨,不少村民也鼓起了“钱袋子”,但是老郭心中始终有个遗憾:“种植规模太小,成不了大‘气候’。”

  没想到,这次合作社的成立,点亮了老郭带领乡亲“追富”的梦。早在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和几个种植户打起了“算盘”:技术方面有政府全力支持,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管理项目有补助,贷款还有国家贴息,销售方面有政府指导还有积攒的老客户……

  随着东岱合作社的“打响”,更多村民有了底气,鼓起了发展干劲。目前,后村镇已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0家,472名村民入股成为社员,新建茶叶、大樱桃、苹果、油杏等产业基地198公顷,吸收村集体及社员入股资金2130万元。

  更值得点赞的是,杏坊、曲河南岭、蔡家官庄、西陈家沟4个村的合作社,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组成全市首家合作社联合社——— 日照市新盛合合作联社,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已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软枣猕猴桃基地70公顷。

  走在大樱桃基地,有想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前来询问,不过老郭已经有了新的想法:“现在不缺钱、不缺技术,就是缺地,下一步就要以土地入股了。”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通讯员 迟庆群

编辑:刘源成
审核:孙翔宇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