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危中抢机,续航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0-03-18 07:07:25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波及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疫情发生以后,我市第一时间组织对全市产业扶贫项目逐个排查,建立受疫情影响的项目台账,各项帮扶措施陆续出台。

  这是一场艰苦的博弈,也是考验全市产业扶贫项目韧性和发展战略定力的时刻。

  某种意义上说,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也是倒逼产业扶贫项目选择的重要契机,在这个“窗口期”谋划推动扶贫项目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先人一步 占据主动

  与时间赛跑,与危机较量。最近,一个个好消息令人振奋:截至3月16日,全市146个受疫情影响的产业扶贫项目已复工145个,符合复工条件的项目已全部实现复工……

  “占地7.5公顷,建成后设计存栏量50万羽,年产无抗蛋8500吨、有机肥6500吨,配套建设果蔬大棚、智慧管理中心等设施。”3月10日,在日照龙门崮田园综合体循环农业扶贫项目现场,负责该项目建设的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栾中洋,兴奋地向记者描绘这一项目的前景。作为东港区整合省、市、区产业扶贫资金实施的区级扶贫大项目,该项目的进展备受瞩目。

  就在半个月前,栾中洋对项目能否顺利动工心里还没底。当时全国疫情形势尚不明朗,项目建设需要的物资能否顺利拿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能否按时返场复工……这些都是未知数。“我们原本都以为,3月份之前很可能动不了工。”

  2月25日上午,项目迎来第一批复工人员,栾中洋心底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了地。在东港区政府和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顺利解决了工人交通、防疫物资等一系列问题,这是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日照在疫情防控上采取的有力、有效的举措让我们很安心,对项目建设更有底气了!”

  “扶贫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才能早达效。扶贫项目陆续应开尽开,能够看出日照正竭尽全力,让按下暂停键的扶贫项目复活起来,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更进一步来说,日照考虑的不仅是眼前,更是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占得先机。”市扶贫办主任谢飚表示,不仅时间上要抢,更要加快培育一批见效快、辐射带动能力强、能使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突出特色 追求“多效”

  3月11日,在山东金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陈疃镇“莓香河畔”扶贫项目区的冬暖大棚里,东石墩村村民、66岁的张传花正在忙着帮已进入坐果期的蓝莓疏掉没坐住果的花。谈起现在的工作,她高兴地说:“我家流转出去3亩多地,每年都有固定收入。平时还能来这里打工,收入也不错。”从贫困户到职业农民,张传花身后的扶贫大棚让她迎来人生的“华丽转身”。

  记者了解到,“莓香河畔”扶贫项目作为区级扶贫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贫困户分红等形式,承担着社会帮扶功能。在建设过程中项目承接各级扶贫资金4115万元,其每年的收益租金大都通过扶贫项目分红方式发放给东港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地里有近50个周边村的村民在这里上班,贫困户有四个。拔草、摘果忙的时候,短期工雇得还多。”公司总经理李义介绍说,由于做的是有机蓝莓,不能打除草剂,要手工拔草,去年(棚里)拔草的时候,雇了三十几个工都不够用。

  张传花的脱贫经历可以说是我市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生动缩影。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我市积极用好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并将产业扶贫项目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推动脱贫致富、以产业巩固扶贫成效的稳定脱贫之路。2016年以来,全市投入财政资金6.2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14个,累计发放扶贫收益近亿元。

  翻开近几年产业扶贫项目清单,不论是岚山区巨峰镇后黄埠有机茶叶大棚项目,还是莒县浮来山街道高效葡萄大棚建设项目、五莲县中至镇汽配车间项目……这些产业扶贫项目的每一次开工,都是我市深度挖掘地域性和特色性,精准实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任务与着眼未来长远发展的缩影———我市在确定扶贫项目时,采取“整合资金、集中实施”,按照“产业不成熟不上、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上、技术含量不高不上、市场前景不好不上”的原则,将产业扶贫项目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建立一个盘子研究、一张蓝图规划、一套理念落实、一支队伍推进“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攥紧拳头办大事”,保障了产业扶贫项目在市场搏击中站得稳、行得久。2016年以来,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收益率均达到7%以上,并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600余元。

  “因地制宜布局特色产业、高优产业,探索‘龙头企业+贫困户’、扶贫车间、特色种养殖等多种形式实施,不仅让贫困群众精准收益、稳定脱贫,更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采访中,不论是扶贫干部,还是受益群众,都对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津津乐道。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蕾)

编辑:刘源成
审核:厉敏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