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莒县:勇立潮头促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9-10-30 14:34:21

  鼓声阵阵催奋进,加快发展正当时。

  今年以来,莒县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狠抓落实,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打造“一强三名”取得新突破。

  上半年,莒县GDP 216亿元,同比增长6.3%,高出全省0.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2.91亿元,全省第79位,比2018年前进3个位次,比2015年前进25个位次;同比增长14%,全省第11位。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10月7日,莒县1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包括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大驰智慧房车生产项目、电子产业园项目等12个项目,涉及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业、家居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

  一隅观全局。面对“沿海欠发达”的实际,该县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千军万马”招项目、“千方百计”落项目、“千辛万苦”抓项目、“千依百顺”帮项目,加速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15年以来,该县已落地招商项目130个,计划总投资430亿元。

  不只是“双招双引”这“一花独放”,主导产业发展同样是“花开正艳”。该县对照省“十强”产业、市“九大产业体系”,着力转型升级绿色化工、高端塑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五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汽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现代服装“四大新兴产业”。

  1—8月份,该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04亿元,居全市“两区两县”第2位;利润同比增长38.4%,利税同比增长12.5%;工业用电量15.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

  锅里水烫,源自该县灶里火旺。该县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目前,该县市场主体已发展到6.27万户,企业1.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8家,数量全市第1,比2015年增加44家。

  实施园区提升行动,深化开发区改革。莒县经济开发区加快“去行政化”,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今年以来,开发区新招引过亿元项目15个,国峤汽车座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等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大驰智慧房车、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同时加快海右化工产业园、高端塑料产业园提档升级。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眼下,走进莒国古城南城墙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设备轰鸣、工人们忙上忙下……处处呈现出火热的劳动场景。“目前,莒国古城南城墙主体建设已完成,城门楼、阕楼、敌楼建设正在全面推进。”莒国古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刘建扬介绍说。

  老城做文化。该县按照“月亮级”水平和5A级景区标准,高质量推进莒国古城建设。目前,莒国古城开工面积28万平方米,占75%,莒王宫宫门封顶,主商业街部分建成,城阳王府加快建设……一座独具特色的水系之城、传承历史的文化之城、意境优美的精美之城、业态丰富的活力之城呼之欲出。

  新城现代化。坚持“新理念、新生活、新业态、新模式”,拉动沭东新城快速崛起。目前,沭东新城32个重点城建工程已完成投资81.4亿元,14个完成主体工程。人民医院新院区全面运营,沭东实验学校、博雅实验学校建成投用……新城人气商气快速聚集,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不仅如此,该县坚持“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农则农”,鼓励各乡镇打好优势仗、出好特色牌,以众星逐月之势融入全县发展大局。目前,该县13个乡镇打响了“一镇一业”品牌,全县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其中省级1个;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3.6万公顷,“三品一标”认证115个。

  该县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空间和潜力,三年累计开工建筑工程200个、面积1200万平方米,比前十年的总和还多,等于再建两座莒县县城。三年实施棚改4.3万套,13.5万棚户区居民逐步实现“住楼梦”。城镇化率达到46.14%,三年提高8.04个百分点……从老城到新城、从县城到乡镇、从社区到农村,莒县大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拥河发展”全面起势

  沿沭河溯流而上,青龙湖山水林田湖草、招贤曲坊、夏庄浮来青生态园等8大田园综合体镶嵌在沭河两岸,恰似珍珠落玉盘。该县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把沭河两岸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生态产业带、休闲旅游带、现代农业示范带。

  沭河,莒县的母亲河,是莒县乡村振兴发展的灵魂所在、命脉所在。该县把沭河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轴、隆起带,积极推动“拥河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总抓手”“主引擎”。

  在“拥河发展”理念推动下,该县以沭河两岸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带“一带”为统领,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基础设施为保障,沿沭河两岸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区、林水会战生态区、美丽乡村宜居区、文化旅游景观区、振兴工业聚集区、城市中央活力区“六大功能区”,形成了“一带、六区”发展格局。

  推动“拥河发展”,产业发展是关键。该县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发展模式,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

  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以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优势产业提升、农产品品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建设。同时,找准切入点,重点培育打造桑蚕、大姜、茶叶、绿芦笋、中药材等“八大产业”,抓好“三品一标”使用管理、宣传推广,开展农产品整体形象、区域公用、龙头企业“三牌共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

  在错位布局、差异发展理念下,该县形成了以陵阳街道为中心的反季节蔬菜、以小店镇为中心的绿芦笋、以峤山镇为中心的大姜、以果庄镇为中心的大棚油桃、以夏庄镇为中心的绿茶、以库山乡为中心的中药材等十几个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打响了一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品牌。

  除此之外,该县还按照“近郊依城、远郊靠景、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着力打造乡村采摘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地还是那些地,外延却越来越宽广。过去,龙山镇村民土疙瘩里刨食,收入不了多少钱。现在,该镇依托“一万三千四大园”区域产业规划,构建起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叫响了“龙山驿站”、“中国·龙山”桃花节和“甜蜜生活节”等乡村文旅品牌,全域旅游格局渐显。去年,该镇接待游客即达30万余人次、旅游业销售额1600余万元,村民们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沿沭河上空俯瞰,北有青龙湖,南有浮来青,中有莒国古城、浮来山、招贤田园综合体,一个乡村振兴的生态产业带、休闲旅游带、现代农业示范带纵贯莒城,成为莒县最亮眼的生态发展带。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来了没后悔,后悔没早来!”国庆期间,来自淄博旅行团的董方婷对莒县陵阳街道陵阳街村的乡村旅游项目竖起了大拇指,“在这里,我们吃农家饭、住农家乐、赏桂花景,吃、住、游一条龙,真的是太过瘾了!”

  作为“中国最美乡村”的陵阳街村近年来依托桂花节大力发展乡村游,近年来该村打破以往单纯的赏花、游览的模式,搞起了农家乐,突破了莒县乡村旅游住宿、就餐难的瓶颈,让游客欣赏桂花的同时,真正住得下、吃得好,优美的乡村环境、可口的农家美食、干净舒适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游客充分的好评。

  近年来,莒县围绕“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资源整合、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打造“三山两河一城一区”,加快构建山城联动、城乡互动、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今年1—9月份,莒县接待游客589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3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22.4%。

  旅游市场“百花齐放”的背后,是莒县在精心制造旅游“生态系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营养剂”———

  全域化谋划。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把全县作为一个大的景区,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文化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同时把“三山两河一城一区”作为全域文化旅游的“龙头”项目,昂起“龙头”,带动“龙身”“龙尾”摆起来,让整条旅游“巨龙”腾飞。

  精品化打造。以旅游项目精品化、旅游设施精品化、旅游产品精品化为抓手,打造精品高端文化旅游。

  融合化发展。树立“跨界融合”理念,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通讯员 吕凤臣)

编辑:刘源成
审核:迟锐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