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我与日照30年|30年,我们一起走过

发布时间:2019-07-10 10:00:10

44.jpg

30年,我们一起走过

刘丕祥

  时间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日照升格为地级市已经30周年了。

  30年来,日照市在政治、经济、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单就城市建设来说,今天的日照真的是:碧海蓝天,高楼大厦,港口崛起,交通发达,机场通航,动车到家,道路整洁,绿地宽大,文明礼貌,和谐融洽。

c1.jpg

鸟瞰水运基地(高兴建 摄)

  回顾发生的这些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打基础,拉框架。这主要是在第一个十年。在当时的临沂地区,作为县级日照市各项经济指标都是比较靠前的。特别是随着港口的建设,知名度越来越高。但是,离地级市的要求,与其他市相比,日照的差距也很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建成区的面积和人口规模小;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硬件滞后。针对这种情况,当时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订规划。借助建设部陈晓丽来日照挂职副市长这一有利条件,重新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照都是依据这一规划建设的。二是,机关东迁。首先是市级机关大楼的建设,这一决策是在1993年3月人代会后提出来的,当年12月27日奠基,1994年10月1日封顶,1996年5月6日正式启用。机关大楼的建成使用,带动了市直机关的东迁,带动了整个新市区的开发建设。三是,道路框架。新市区建设的第一条路是烟台路。之后又建设了高标准的北京路,留有大面积绿地的青岛路,山东路,济南路,泰安路等。虽然这些路当时只是建设了其中的一段,但它却拉起了整个市区的道路框架。

又.jpg

东夷小镇夜色(刘乃松 摄)

  第二个阶段,抓配套,上水平。这主要是在第二个十年。随着市级机关的东迁,各项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显得特别迫切。在供水方面,首先抓了奎山水厂的建设,直接从日照水库引水,既提升了城市供水的能力,又满足了几个大的工业项目用水。在供暖方面,重点抓了集中供热工程,相继建成了三座供热站,之后又上了集中供热工程,并解决了多年来老城区的供暖问题。供电、通讯能力也全面提升。游泳馆建成启用,阳光海岸梦幻海滩公园建成。这时候可以说是城市的功能分区已经分开,道路框架基本拉起,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市容市貌显著变化!

  第三个阶段,上精品,增“颜值”。这主要是在最近这十年。“颜值”这两个字,是齐家滨书记在担任市长时讲的。他说,城市“颜值”和“气质”同步改善,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文明显著提升。

  大家先看看我们的港口。1985年货物吞吐量58万吨,1991年突破千万吨,2006年实现1.1亿吨,现在超过了4亿多吨,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七位。“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而今,“巨港”二字已名副其实。

  再看看我们的机场。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旅客吞吐量累计254万多人次,通航城市21个,执飞航线19条。市民能够在自家机场乘机出行,那是多么舒心,多么惬意!

  有动车了,在日照能乘动车了,多年的动车梦现在已成为现实!

  随着万平口景区改造,东夷小镇的建成,海洋公园投入运营,日照对市民和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近几年,城区内的断头路相继打通;一个个城中村陆续改造;一片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的第一高度一年年刷新;通过林水大会战,一条条垃圾河、臭水沟得到治理,变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建成区的面积陆续扩大,城市道路长度日渐延伸,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有序增加,公园绿地面积明显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0年,日照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正因如此,“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接踵而来!

  30年,我们是参与者、亲历者,也是见证者。我们为日照日新月异的成长而自豪,为住在这样的城市感到光荣和骄傲!

  (作者为日照市政府原副市长)


编辑:佘宗花
审核:孙翔宇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