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党报头条 |东港区:海岸线上的绿色“变奏”

发布时间:2019-06-19 07:36:53


  日照日报讯 每隔几天,东港区涛雒镇沙岭子村渔民王纪军都要拍摄一下家门口的海边风光,发到朋友圈。在他拍的照片和视频上,大片的零散养殖池塘、凌乱的看护棚已经消失,清澈的海水每天都冲刷着这片细软的滩涂、岸线。
  两年前,在这片滩涂上,密密匝匝的一片养殖场散发着腥臭,一眼望不到边。王纪军的养殖池就坐落其中。与之一墙之隔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刘家湾赶海园。每每有游客从自家养殖池前走过,王纪军脸上都火辣辣的。
  从2017年10月开始,曲曲折折数十公里的战线上,一场由海及陆、海陆联动的“绿色战役”———碧海行动在东港区打响。通过退渔还海、修岸护海、绿色养海、治污净海、文化兴海五大工程,实现水清、滩净、岸绿、湾美,这场战役要求既要打硬仗,又要下绣花功夫。
  “开展海岸线整治,不能图省事一拆了之。”涛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万磊表示,“要设身处地多想想拆除整治对象的难处,帮他们寻找出路,这才是有担当。”
  区镇两级成立了联合工作专班,进行责任分解,重点包保。入户登记造册、托清底子;逐户宣传政策、动员群众……每推进一个环节,该区第一时间让群众掌握拆除信息,碰到难题时,更直面矛盾,换位思考,采取不同工作措施,尽最大限度减少业主损失。
  接到通知后,犹豫了几天,王纪军抄起榔头咬着牙走向养殖场,经营了20多年的3000多平方米鱼虾养殖棚被夷为平地。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刘家湾赶海园水产养殖区域刘家湾、沙岭子、王家村、小海等村的84个养殖大棚、156间各类养殖用房全部自行拆除,300亩花海、300亩沿海防护林随之填充,碧海行动初战告捷。
  由海岸线向内陆辐射,更大范围的整治行动在稳步推进。位于涛雒镇南店河和竹子河之间的朝阳渔业园区,距离海岸线3公里,总面积5000余亩,涉及周边6个村庄。
  如今,园区300余米中心沟渠完成砌垒,300米河岸完成护坡,所有养殖管线完成梳理,3000平方米养殖大棚、32间房屋被拆除,并填充绿植、铺设道板,近海区域的生态系统正在重构。
  历经大浪淘沙,原有的散乱养殖模式被淘汰。“靠海吃海,再也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东港区抬高生态门槛,加速海岸带腾笼换鸟,在破与立、拆与建、新与旧的转换中,一个个绿色、标准化养殖项目已经显现。
  在川子河以南,是曾经的盐场和养殖场,现在这里叫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
  与想象中的景象不同,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的养殖车间更像一排水族馆,透过玻璃,能看到各色的鱼在逆水而游。项目承建方、东港区水务有限公司的李崇勤介绍,园区引入水循环利用系统和地热加温设施,重点发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两大支柱产业,打造现代渔业产业园的“日照样板”。
  绿色转身向大海。位于刘家湾以东区域,由市水产集团投资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将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植入深海,打造“海上驿站”“海底牧场”,开发海上休闲旅游、采摘、海钓等项目,实现渔业一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
  从深海到浅滩,再到大山,随着刘家湾赶海园升级完成,水上乐园、天台山田园综合体、涛雒风情小镇、星光海岸带等项目实施,众多旅游业态在这里实现陆海接力匹配,犹如一颗颗明珠在海边串起一条绿色风景线。
  闲暇时光,王纪军喜欢拿着手机拍身边的风景。他说,有了好环境才能挺起腰杆抓经济。等下一步景点建起来了,游客来的就更多了,这里也就更热闹了。(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卢立平)

编辑:穆盛娟
审核:孙翔宇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