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德耀日照·事迹展播①】山东省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接晓燕

发布时间:2019-05-21 20:34:34


接晓燕

女,汉族,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东关二街党支部书记。山东省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人选。



接晓燕在莒县峤山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分享自己的生活“心得”


丈夫瘫痪两年,她不离不弃,用柔肩扛起整个家,背起丈夫四处求医,用爱战胜了病魔,让丈夫重新站了起来。


大姑姐和姐夫意外离世后,她主动收养三个孩子,视如己出,历尽艰难,抚养他们成人成才。


村里谁家的老人去世了,她第一个到场为老人整理遗容、操办后事,送他们最后一程。


她叫接晓燕,在几十年的人生中,经受了数不清的磨难,但她意志坚强,微笑面对生活,靠真情付出,把个人“小家”经营的和和美美,把村里“大家”理顺的井井有条,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妻子、好儿媳、好舅妈,更是一位受村民爱戴的好带头人。


1984年,接晓燕嫁给了东关二街的电工刘柏松。一进这个家,她就把公公婆婆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同他们生活在一起。为了让操劳半辈子的公婆享点清福,她将家中的大小事情全部包揽下来,事无巨细照顾一家人的起居生活,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公公婆婆也待她像亲闺女一样,对她疼爱有加。就这样,老人身体健康,丈夫勤恳憨厚,孩子活泼可爱,日子也在这种幸福平淡中慢慢流淌着。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的一天,接晓燕的丈夫刘柏松在高空作业时不慎坠地,双腿粉碎性骨折,当场昏迷。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这个原本和美幸福的家庭陷入绝境,刘柏松更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蔫了,甚至一度动过轻生的念头。


突如其来的灾难没有打倒接晓燕。她强忍悲痛劝慰丈夫,回到家中她又瞒着公公婆婆和刚刚入伍的儿子:“不碍事的,他福大命大,受了点小伤。”丈夫出院后,面对医院给出的再无站起来可能的诊断,接晓燕依然没有放弃。她到处寻医问药,听说哪里有好的医生、好的治疗方案,她就背起丈夫去看腿,北京、青岛、济南这些城市都留下过接晓燕背着丈夫求医的身影。两年来,接晓燕日夜守护着丈夫。深夜,待丈夫睡下后,接晓燕翻阅学习大量的医疗和康复方面的书籍,自学按摩和推拿,把自己变成了半个康复专家;白天,接晓燕变着花样给丈夫做营养餐,耐心地陪着丈夫做康复训练。接晓燕的坚强意志影响带动了丈夫,丈夫也积极配合治疗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


2007年的一天,正在厨房做饭的接晓燕听见丈夫喊:“晓燕,晓燕,你看看我会下地走了……”丈夫歪歪扭扭从屋里走到了院子,接晓燕把手里的菜一扔跑过来搀扶着他,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


2年多的精心照料,700多个日夜的风雨无阻、不懈坚持,接晓燕用不离不弃的爱让病魔败退,让丈夫重新站立起来,她自己却从140斤瘦到了100斤。


接晓燕家庭照


接晓燕不仅仅是个好妻子,还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舅妈。1985年,接晓燕远在东北的大姑姐和姐夫因意外事故突然离世,只留下三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4岁。接晓燕知道后彻夜难眠,她心疼这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便决定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家人劝说晓燕:“你才刚结婚1年多,一下子多了三个孩子,别把自己的小日子拖累了,委屈了自己的娃。”接晓燕不顾家人的劝阻,坚持买了北上的车票,把三个孩子接到家里。那个年代的莒县还是个纯农业地区,经济并不发达,一下子添了三口人,接晓燕家里的开销花费捉襟见肘,特别是孩子们的户口不在莒县,在计划经济的那些年,连口粮都成了问题。但再难也不能饿着孩子,每一餐,接晓燕都是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她必须让孩子们先吃饱。她还专程去学裁剪做衣服,多年来,四个孩子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接晓燕不但在物质上没有让孩子们受过什么委屈,而且十分注重对他们的教育。《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都是接晓燕推荐给孩子们的必读书目,不但如此,她还经常带着孩子们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在接晓燕的悉心养育下,几个孩子健康成长,如今,外甥当兵考上了军校,两个外甥女也事业有成、分别成立家庭。无论是外甥休假探亲还是外甥女“走娘家”,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回到接晓燕这里看望他们的“舅母妈妈”。


接晓燕组织走访帮扶困难群众


接晓燕还是东关二街有口皆碑的“好儿媳”。结婚几十年,她从来没有跟公公婆婆生过气红过脸,无论工作多忙,二老的生日接晓燕从没忘记过。2013年,婆婆病重在床,接晓燕在床前悉心照料,老人临终时对儿媳念念不忘:“闺女,娶到你这样的好媳妇是我们家的福气,这些年你在我们老刘家受累了,今后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呀”接晓燕的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娘,只要咱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我一点也不觉得累,您就放心吧。”“好闺女,你再给娘梳梳头发吧。”接晓燕像往日一样把婆婆的头发梳理地整整齐齐,婆婆就这样在她的怀里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在亲情面前,接晓燕也有过遗憾。2017年,东关二街被列入棚户区改造计划,身为党支部书记的接晓燕连续十几天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走访村民,顾不上自己因粉尘过敏而肿胀麻痒的脸,也无暇探望近在咫尺却重病在床的母亲。直到有一天,在工地监工的接晓燕接到弟弟的电话:“姐,咱妈快不行了,一直在等你呢。”接晓燕不顾一切地赶回家,见到的却是弥留之际的母亲挣扎着想抚摸她的脸,却再也无力抬起冰冷的双手,这情景成了接晓燕一生的痛。


接晓燕向群众宣传解释有关政策


真情付出、友善待人,这是接晓燕一贯奉行的行为准则。接晓燕不仅对“小家”付出真情,对村里的“大家”更是倾注全部的爱。社区里单亲的、有残疾的、有重病号的困难家庭,接晓燕都要挨个登门拉家常、问冷暖。扶危济困、爱心捐助的名单里总少不了她的名字;养老院里有她送去的生活用品,留守儿童家中有她留下的学习用具;广场舞比赛中,有她健美的舞姿,节假日活动中,有她灵巧的手艺;一张张奖状,记载着她的荣光,一个个粽子,留给老人齿颊生香。


把村民当亲人,不是喊口号。“人都有个坎,该帮就得帮!”接晓燕常把这句话挂嘴边。


村里的困难户张属年的妻子有智力障碍,又遭遇车祸致瘫痪,常年卧床不起,仅有一个女儿上初中,接晓燕隔三差五就去看望这一家。一次听说又没钱拿药了,接晓燕当即掏出1000元给他。张属年靠卖花挣点糊口钱,行情不好的时候,没有多少生意,只要接晓燕遇见了,总是自掏腰包把花全部买下,让他送到村大队院“充公”。张属年一家三口每年开春和过冬的衣服都是接晓燕一手包办,每年刚入冬,接晓燕早早就把清洁燃煤送到他家里。张属年逢人就说:“老接对俺那是比亲人都亲啊!”


接晓燕就是一面旗帜,用好家风带动了好村风。不仅仅是在东关二街,在整个东关社区,谁家有事也爱找接晓燕,请她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在大伙心里,接晓燕就是“知心大姐”,就是靠得住的“主心骨”。 在接晓燕的张罗下,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过去村里几个妇女凑在一起就爱唠叨些家长里短,如今在接晓燕的影响下,姐妹们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经常“组队”去贫困乡镇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给他们送米送面送温暖;就连过去有名的上访户,在接晓燕的感化和带动下,也多了份“热心肠”,经常跟着接晓燕主动帮村里贫困户干些家务事。

真情付出,汇聚大爱。接晓燕,一个普通的村支部书记,一个朴实的“好妻子”、“好儿媳”、“好舅妈”,十几年如一日,将一件件平凡琐碎的小事做细做实,用柔肩担起了“小家”的和睦,扛起了“大家”的幸福,身体力行诠释着孝老爱亲。

(日照文明网)


编辑:刘源成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