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12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局就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向社会发布。
截至11月底,全市297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有297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清产核资,占99.9%;其中,2393个已完成改革任务,占80.3%。全市村集体清收各类债权1.87亿余元。10月30日,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督查组就有关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认为日照市“改革氛围浓、改革措施实、改革成效明显,走在了全省前列”。
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桂华介绍,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创新、市场三个导向,牢牢把握“让基层干部‘动起来’、让确权确股‘准起来’、让农村产权‘活起来’”三个关键,取得了显著成效。
■念好“动”字诀,让基层干部群众“动起来”
抓思想解放带动——多措并举,让基层干部认识到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形成支持改革、拥护改革的浓厚氛围,从而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抓督导考核促动——成立领导小组,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列入综合考核体系;建立改革情况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各区县督导机制全面建立,对因改革推进不力的街道予以扣分处理。
抓教育培训推动——采取市、县集中培训与到乡镇、村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村负责人、会计进行了“全覆盖”式培训。先后培训人员1.5万余人次,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
抓部门协调联动——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检、政法、农业等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提高了抓改革落实的能力。
■念好“准”字诀,让确权确股特别是清产核资“准起来”
改革民主化,确保数据准——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改革,每个村都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清产核资工作专班;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通过发放告知书和通知书的形式进行沟通反馈、落空追认。
操作规范化,确保流程准——专门制定了《指导意见》,指导各村按照“先账内、后账外”的原则,创新采用实地盘点、询证核对、实地丈量等方法,逐一对资产、合同进行盘点核实,做到该有的环节一个都不少,该确认的程序一个也不缺。
成果信息化,确保信息准——注重信息化手段在改革中的应用,借助农村土地确权航拍测绘数据等既有工作成果,建立起数据库,全面厘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存量分布、空间位置等信息,减轻了清产核资实地测量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念好“活”字诀,让农村产权“活起来”
建立健全股权分配方案,让股份活起来——在保证公积公益金提取的基础上,把农民股份收益分配权落到实处,形成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户内继承、社内流转”的管理模式。集体年终收益分配时,坚持“分红不分本”,做到具备条件的村方可进行分红,不吃“老本”,提高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搭建平台,让资产活起来——市县乡三级均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全部纳入平台进行交易流转。去年以来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完成交易4492宗,涉及金额4.35亿元;完成土地经营权抵押1.9万余亩,融资1.28亿元,融资机构拓展到建设银行、农商银行、日照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
构建治理体系,让机制活起来——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和“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工商资本”等联合与合作。目前,共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6369家,流转农村承包地81.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7.6%。通过适度规模流转、托管服务,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7%。
新闻多一点:
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媒体记者提问
问: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庆祝农村改革4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刚才也提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应用,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能再详细谈谈吗?
答: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新一轮的农村改革。
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优化乡村振兴制度环境。要因地制宜,加强示范引导,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
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要加强资产监督管理,落实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公开,实行民主决策,切实发挥监事会的监督管理作用,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建设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信息化。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重大决策事项、债权债务等定期审计,建立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问:目前我市的清产核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走在了全省前列。请问我市是如何保障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实施的?
答: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除了刚刚提到的抓好“民主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我们按照省里提出的“确保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任务”的要求,市农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等8个部门制定了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和统计报表,全面启动这项工作。截至11月底,市、县、乡三级共印发清产核资实施文件64个,成立清产核资工作机构66个,召开部署会议或专题培训23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累计1.5万余人次。今年,市财政分配各区县改革经费927万元,为清产核资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问:请问,我市在量化村集体资产方面有何具体成果?
答: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村集体资产的量化,要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截至11月底,全市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143.4亿元,清查核实集体土地面积664.7万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29.6万人。量化村集体资产74.9亿元。改革后,鼓励有条件的村进行年度分红,给村集体和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秦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