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仰凝成一道光,一道催人奋进照亮他人的光。
10月22日,她出席了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身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日照港股份二公司矿石装车队女子堆取料机班班长陈晓红谈及信仰时说,在日照港迈向世界一流大港强港的征程中,跑好自己这一棒、传好自己这一棒,让自己这一棒在任何时候都闪耀着共产党人的光芒。
24年来,她在生产一线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取得30余项技改革新和QC(质量控制)研究成果;联手兄弟班组,3次刷新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纪录;5次打破矿石单班或昼夜装车效率全国纪录。
信仰为担当实干增添无穷动力
1994年,日照港的件杂货业务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通道,急需补充一线作业力量。当年,陈晓红从日照港技校毕业后,便在“家门口”当上了理货员。
初到岗位的几年,虽然深刻感受到了一线职工的辛苦与劳累,但却没有击退陈晓红细致认真工作的决心与热情。
那时,理货员每个班通常一站就是12个小时,为客户们盯货点数,夏天烈日当头,把人晒得如火烤火燎,冬天寒风凛冽,像刀子一样划在脸上。1996年深冬的夜班,码头上滴水成冰。负责袋装水泥理货的陈晓红,裹得像个粽子,依旧冻得打转。手冻麻木了,吹口热气,揉搓几下,再接着签收货单。为了不打盹,脚下的石子,成了陈晓红解困抗冻的小乐子。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当看到被自己精心苫盖的货垛在狂风暴雨中安然无恙,当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货主对自己的服务交口称赞时,工作中的苦和累,便在陈晓红心里化成了喜悦和自豪。
“十一五”是日照港矿石业务突飞猛进的5年,船舶压港、堆场紧张,给班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生产需要,股份二公司新上3台堆取料机,这些重量近500吨、臂长47米、用6千伏高压电驱动、在铁轨上移动、连通矿石传送带的“大家伙们”,看着都让人眼晕,更别提爬上去了。但陈晓红凭着“拼命三娘”的气魄,天天跟随着厂家派来的技术人员,现场了解、掌握技术性能和操作要领,每次沿着108级梯道登机,她都要克服恐高心理,在离地面30多米高的钢筋铁骨上,熟练记下上千个电脑键盘控制符号及其相对应的基本用途,做到即使蒙上眼睛,也能对设备掌控自如。
同时,陈晓红深知学无止境,更懂得从事技术工作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本领。于是,她把持续学习和提升能力作为带队伍的基础,通过自学取得经济管理本科学历,获得电动装卸机械高级资格,成为公司第一位电动装卸机械女技师。
“港口对我来说,是干事创业的舞台,是茁壮成长的沃土。只有好好工作,才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
陈晓红如是说。凭着这一信仰,陈晓红从理货员、检斤员、统计员,一直到现在的女子堆取料机班班长,在4个岗位上树起了新时期“铁姑娘”的品牌。
信仰在攻坚克难中熠熠夺目
2007年3月,陈晓红在堆取料机班班长岗位竞聘中脱颖而出,边学习边实践,是她尽快进入角色、挑起“大梁”的“不二法宝”。在“兵头将尾”的位置上,陈晓红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积极发挥着一名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班之长,陈晓红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她白天坚持跟班熟悉了解班组业务和生产进度,晚上加班拟定班组建设与发展规划,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自主管理措施,结合女职工实际和岗位特点,探索实施了“以人为本、亲情和谐”的自主管理模式。她团结带领班组姐妹在全港创建了第一个“温馨小家”,重在打造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阶梯团队”,探索实施班组人性化自主管理模式。常年坚持开展“四个一”亲情管理活动,即班组长要为每个班组成员:重大节日送上1条祝福短信,员工生日送上1盒贺岁蛋糕,特殊天气送上1句安全叮嘱,困难生病送上1份团队爱心,不断增强“家”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两大新引擎之一,一个浪潮奔涌的创业创新时代已经开启。陈晓红深知,创新需要激情,需要毅力。没有坚持和耐心,就到达不了成功的“山顶”。
港口堆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港口的吞吐量。从深秋到来年的春季,港口接卸的巴西铁矿石,含水量很高,因巴西当地是雨季,船卸到下半舱时货料大都是成稀泥状的泥汤货。如何在堆场卸堆成垛,提高卸船堆料效率和充分利用堆场,这些问题摆在了陈晓红和她的姐妹面前。
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金点子”平台,陈晓红团结带领20多名技术骨干通过技术攻关与青工培训,建立起一支保障有力的创新技术队伍,最终创新出来“围堰堆垛法”,成功解决了高含水货物的堆垛难题。
为了提高装火车取料技能水平,她带领姐妹们对各类货种都进行尝试,采集不同的数据,反复实验,总结出“看货定量取料法”“破冻取料法”“递减衔接堆垛法”“逆时浅取法”等方法,使船舶作业计划兑现率由98.1%升至98.55%,每年为公司多创效益上千万元;使火车在港停时由4.5小时降至3.4小时,月度增加矿石火车发运量30万吨,装车合格率由98.93%升至99.63%,平均满载率由98.97%升至99.73%,每年为钢厂客户节省运费近2000万元。
信仰汇聚突破纪录的不竭动力源泉
在日照港女子堆取料机班,一个个敢打敢拼的员工、一次次攻坚克难的冲锋,每次记录的刷新,都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2006年10月24日,在堆取料机班与卸船机班的通力协作下,满载176623吨进口矿粉的“海洋之光”巨轮,以7359吨/小时的矿石接卸效率,仅用24小时就顺利接卸完毕,一举打破了此前由其他港创造的6260吨/小时的世界纪录,超原世界纪录1099吨/小时。2007年6月30日,又以8016吨/小时的矿石卸率,完成了中国香港籍25万吨级“河北创新”轮实载231687吨巴西矿的接卸,再次刷新上年创造的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纪录。
成绩的背后,是无数次探索,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历练。
为提高堆取水平和业务技能,陈晓红带领班组开展业务理论学习、技术练兵擂台赛、QC攻关等活动。在工作中探索着学,在岗位上尝试着练,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逐渐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班组整体的学习力和创新能力。
在设备管理上,她实行个性搭配包机制,坚持“三个用心”和点检制,总结出“四按四不”“巡查四步法”“停机三必须”等简单有效的设备安全管理小方法,发现排除各类险情隐患200多个,剔出钢筋头、水泥块等硬物760余次,避免80多起皮带划伤或撕裂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保证了设备的安全高效正常运行。
2010年12月5日,日照港股份二公司矿石装车队女子堆取料机班以9786吨/小时的神奇卸率,第三次刷新了2007年创造的8016吨/小时的世界纪录,超国内同行最高1700余吨/小时卸率,中国速度再一次享誉世界。以此测算,每承接一艘20万吨的矿船,她们便可为船方节省在港停时费10余万元。班组也因此被誉为是生产敢打敢拼、能打突击胜仗的“红色娘子军”。
“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全力以赴,执着人生信仰,尽力把细节做到更好!”对于身处生产一线的陈晓红来说,这已经成为她的追求和身体力行的信仰。正是这样的执着信仰,支撑着她不断进取,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第十届日照市十大杰出青年”“日照市巾帼岗位明星”“全国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并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兴杰 孟凡虎 通讯员贾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