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夏宗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规律、懂得倾听、尊重患者、善解人意、敢于冒险、有一颗柔软的心和一双温暖的手,一位有温度的医生应该具备以上7种品格。5月6日上午,东港区政府会议室座无虚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在这里作《做有温度的医者——医学人文与医患沟通》专题讲座。
白剑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经济社会部健康版主编,曾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奖、全国抗击非典优秀记者等荣誉,在医改领域独具深入的观察力。继出版《谁在妖魔化医生》《中国式医患关系》《地球的诉状》等代表著作之后,去年出版新书《暖医》,受到钟南山、黄澍夫等专家联袂推荐。
“医疗起源于同情心、仁慈心、悲悯心;医学是人学,关注的是病的人,而非人的病;敬畏生命,是医生的第一品格;医生不可能暴富,除非昧了良心;一名好医生,不仅让病人活下来,更需要让病人活得好;带着爱去行医,就像你的亲人将坐在诊室里、躺在手术台上……”讲座从医疗的起源切入,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或讲述故事、或列举数据,深度与温情并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台下听众纷纷点头、鼓掌赞许。
参加讲座的听众表示,享受了一场医学人文的精神盛宴,接受了一次荡涤心灵的洗礼,开阔了视野,激发了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践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座右铭,把尊重、理解、关怀切实落实到服务患者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做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暖医,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我多次听过白老师的授课,每次都能感受到对心灵的荡涤。这次白老师以全新的视角就如何提前预防、有效缓解、合理处置医患关系,以及在医患纠纷中的自我保护问题进行设深入阐述,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受益匪浅。这不但对日照中心医院正在开展的‘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活动大有裨益,也与东港区‘能力提升年’活动高度契合。希望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深刻领会讲座的精义,积极投身实践,做一名有温度的医者!”听完讲座,日照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强告诉记者。
日照日报社、市卫计委、东港区相关领导、东港区卫计委领导班子及部门负责人、东港区直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东港区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班子成员、市中心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医院各党支部、团委、妇联、管理人员等共计240余人参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