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2017年日照日报社“十佳读者”出炉

你们永远是主角!听读者讲述与报纸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10-16 08:38:15

  记者 管玉杰 实习生 安巍
  10月14日,2017日照日报社读者节在市人民广场拉开帷幕,日照日报社“十佳读者”名单公布,他们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对《日照日报》《黄海晨刊》情有独钟。
朱云泉:晨刊让古稀老人焕发青春
  “今天我得到‘十佳读者’的奖励,非常高兴。感谢《日照日报》陪伴我走过了近30年,感谢《黄海晨刊》让我这古稀老人重新焕发了青春。”“十佳读者”之一朱云泉说。
  再过半年,朱云泉就70周岁了,他是这次受日照日报社表彰奖励的“十佳读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我是从1988年开始阅读《日照日报》的。我特别关注的是当时的星期天副刊,因为这张副刊上刊登了不少的散文、诗歌、奇闻趣事、人物传记、历史典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我发现有好的文章便剪下来粘贴在剪报簿上收藏。”朱云泉说,自从《黄海晨刊》创刊以来,他不仅愿意阅读,而且还向《黄海晨刊》投稿,一旦发表他就会将其收藏。
   自从《黄海晨刊》推出电子版以后,朱老不甘落伍,很快就掌握了查看阅读电子版的方法。“通过电子版读报更方便。”朱老说。
  在读者节当天,朱老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读者节里乐开怀》的诗:
  党报传媒搭平台,城市联盟经济带。
  报业集团听民声,读者节里乐开怀。
  畅通民意建桥梁,万众互动活力来。
  翘首喜迎十九大,文明日照更精彩。
臧玉玺:打开晨刊,阅读日照,为《黄海晨刊》点赞!
    “2007年,首届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咱们日照举办,那时候我在读高二,有一次我去学校团委办公室,看到书记的报刊架上有《黄海晨刊》关于水运会开幕式的报道,我一下子就被那精美的报纸版面吸引住了。”臧玉玺说。
  “现在每天都要拿出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晨刊,从纸质版到数字报,已经写了十几个本子的笔记了。”臧玉玺介绍,作为本地都市类报刊,《黄海晨刊》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刊十几年来,通过快速、全面、贴近、权威的新闻报道,为老百姓讲好日照故事。如今,读《黄海晨刊》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从评论到新闻,从大活动策划到版面设计,他都用心读、仔细记。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秋,《黄海晨刊》132个铜版纸版面庆祝地级日照市成立20周年的特刊《脚步》付梓出版。
  臧玉玺称,他通过《黄海晨刊》见证城市成长,回味港城古今,记录港城蜕 变 。 还 有 那 久 响 不 停 的“8881111”,不仅仅是新闻热线,还是百姓心中的助学热线、暖冬热线;与读者互动交流,晨刊从未停下脚步。
  “办好一张报纸,影响一座城市。我一直把晨刊当成教材,感谢这个用心向上的采编团队,感谢那些暖心向善的新闻呼喊。”臧玉玺说:“‘打开晨刊,阅读日照’,为《黄海晨刊》点赞!”
李雁冰:《日照日报》是必修课,《黄海晨刊》是最爱的选修课
  “《日照日报》属于党媒,读党报能提升工作能力,也能找到服务人民的方向,《黄海晨刊》则是一张生活类报纸,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李雁冰称,这两份报纸相互结合,有着各自的优势,适合不同人群。
  “现在觉得《日照日报》是必修课,而《黄海晨刊》则是我最爱的选修课。”李雁冰说,工作中可以在《日照日报》中寻找定位,生活中可以以《黄海晨刊》报道的典型人物为榜样,向他们学习爱岗、敬业等精神。
孙浩: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日不读报
  “作为一名读者,我最认可的就是《日照日报》。”孙浩说,这次有幸成为“十佳读者”之一,算是有缘。
  平时他喜欢读书看报,因为生活在日照,所以对《日照日报》的关注就比较多。
  “通过《日照日报》我获取了很多本地新闻,也通过报纸看到很多惠民政策。”孙浩说,现在每天都会认真阅读《日照日报》,有一种体会就是:“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日不读报。”
  “以后除了阅读外,还想尝试当通讯员,也想投上几篇稿子,看看能不能发表。”孙浩说,现在他是《日照日报》的读者,希望通过学习也能成为一名通讯员。
于磊:日报晨刊各有特色 读之有味思之有得
  “每天上午读报已经成为习惯,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到党政机关最新的动态,各级党委政府的最新精神,兄弟单位的新颖做法和好的经验,读之有味,思之有得,能够启发我的思路,提高文字能力。”读者于磊热情洋溢地说。
  “因为经常汲取,愚者千思偶有一得,当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文章刊发的时候,喜悦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描述。我深深地祝福,伴我多年的报纸越办越好。”于磊说。
管秀兰:了解本地新闻,就靠关注《黄海晨刊》
  管秀兰老家东北黑龙江,她移居日照有一段时间了。
  “住在这个城市,每天都会有新闻发生,通过《黄海晨刊》可以了解很多本地新闻。”管秀兰说,2016年,她看到晨刊针对日照两会做了解读报道,通过晨刊的解读报道,让她更深切准确地了解了日照两会政策内容。
  2017年两会期间,她又通过晨刊了解到了日照市的发展战略。
  “非常荣幸能被评为‘十佳读者’,我将继续关注晨刊,通过晨刊了解日照权威的新闻。”管秀兰说。
王孝旭:只要不读报纸,就像很多事情没干一样
  王孝旭是市仲裁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写材料。
  “我几乎每天都需要写材料、整理材料,很多时事新闻、政策新闻都是通过《日照日报》了解的。”王孝旭说,市里很多政策颁布,都会通过《日照日报》刊发,通过这份报纸也可以找到需要的材料,对可信度和权威性放心。
  “只要不读报纸,就像很多事情没干一样,所以就有了读报的习惯。”王孝旭说,平时对《日照日报》的1版和2版的内容都要一字不落地阅读,在掌握时政新闻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孟德旺:精彩晨刊,每日必读
  “我是《黄海晨刊》的忠实读者,单位订阅《黄海晨刊》已有多年,后来我就给家里也订了一份,每天如期而至的报纸是我必读的,特别是近年来的晨刊变得更精彩了,我很关注。”孟德旺说。
  作为“十佳读者”之一,孟德旺是从2011年开始关注晨刊的,他说下一步将继续关注并将会把它介绍给身边的人。
  “我喜欢看报纸,因为我觉得报纸上的新闻比较真实。《黄海晨刊》作为本地的报纸,有知识性、趣味性,贴近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10月14日,读者节上,孟德旺这样说。
马军承:缘于友人介绍,晨刊忠实读者
  “年轻人就要与时俱进、开拓自己的视野,报纸给我的乐趣是我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读报可以让我在一天劳累的工作后放松自己。”马军承说。
  这次获评“十佳读者”是他没有想到的,他最开始接触《黄海晨刊》是经朋友介绍的。民生新闻一直是他关注的内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喜欢上了《黄海晨刊》。
  马军承说:“现在我每天都要读《黄海晨刊》,可以说这是我的精神食粮了。”
李红雁: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读《日照日报》
  “我喜欢看报纸,因为工作需要,每天也必须看报纸。”李红雁说,自己在财政局上班,因为《日照日报》上会刊发财经类报道,每天都会对财经方面的内容详细阅读了解。“每天报纸送到单位,我都会去找几份来阅读,我觉得可以通过读报纸了解到很多本地新闻,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
  现在,李红雁已养成了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读《日照日报》的习惯。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