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日照砥砺奋进这五年(中)
记者 孙向阳
(一)
如同撬动科学发展的杠杆支点,当解放的思想打破观念的坚冰,经济的发展也如水流活。
2011—2015,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科学发展的思想引领下,“十二五”规划中的“发展考卷”如今成了“出色答卷”——
来自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预计2015年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6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6.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10亿元,相比于2010年的全市生产总值1025.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61亿元和固定资产投资775.36亿元,年平均增长10.3%、13.8%、18.7%。
然而,“考卷”变“画卷”,从来就不是瞬间的灵感闪现和一时的激情爆发,相反,这是一个在持续且漫长的努力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积攒。
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快”与“慢”怎样拿捏?“新”与“旧”如何平衡?“高”与“低”能否把握?看到这个过程,才能真正走近“十二五”,走近科学发展的要义,从而开启“十三五”日照的精彩华章。
(二)
时光回溯。自2011年1月7日,一场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发展劲风,吹彻港城大地。
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历史把日照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面朝大海,迈向深蓝。显然,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增长极”和“城镇三组团”之一的背后,是日照独特的港口优势。
2010年,日照港年货物吞吐量2.27亿吨,2015年预计实现吞吐量3.55亿吨。伴随着数字的跃升,日照港2014年上升为全国沿海港口第8位,集装箱吞吐量提升2个位次(第11位)。
与此同时,以三次创业为契机,加快港口布局调整。今年2月,石臼港区规划调整方案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推动港口向集装箱综合港和旅游港加快转变,为实现远景吞吐能力7.5亿吨目标奠定基础。
机遇与优势只有落地,才能成为发展现实。
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是日照谋求发展的现实路径。山东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现代派沃泰变速箱工厂等相继落户日照,日照钢铁、亚太森博等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汽车零部件、钢铁、石化、浆纸、粮油加工等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统计显示,自《规划》批复以来,蓝色经济增加值预计从2010年的423.1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60亿元,占GDP比重从41.28%提高到50%。
在“蓝色”的引领下,日照统筹协调发展,“东港、西新、南工、北游、中城”拉起了全域发展的布局蓝图,将港城互动、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
这是耐人寻味的细节。
“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钢铁、石化、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断下降,全市万元GDP能耗(吨标煤)比2010年下降17.6%(2014年数据)。
升,是向高端产业进军;降,是让落后产业、产能退出。一升一降,是日照谋求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动注解。
“十二五”,加快转型升级成为日照发展的关键词。从深化改革冲破体制机制束缚,到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从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到以创新驱动点燃经济“新引擎”;从以人才优先战略积蓄能量,到把脉行政效能优化环境……
这一系列自我调整、主动调控的背后,是对发展的深刻洞察:推动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主动作为,才能赢得主动权。
然而,经济的转型升级总是比想象的更加艰难,尤其是中国进入举世瞩目的“新常态”,在国家的宏大叙事中,整个港城大地也在找寻自己的坐标。
“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我们发展慢的‘挡箭牌’”,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纠结与适应之后,“突破园区、聚力招引”成为日照“认识新常态 把握新常态”的发展共识。
这是膨胀总量、做大蛋糕的迫切需要,这是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这是抢抓机遇、扩大开放的迫切需要,这也是保障民生、建成小康的迫切需要——
“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将努力引进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然而,没有优良的营商环境,没有过硬的干部作风,没有真抓实干的劲头,再宏伟的目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于是日照“把脉”行政效能,向“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开刀,在港城大地刮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效能风暴,为“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油!
(四)
新常态划出了一条新的起跑线,“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的落地实施,则吹响了日照新一轮大开放、大招引、大发展的进军号。
号角吹响,战鼓催人。
值得欣慰的是,“十二五”期间,日照锲而不舍地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为发展添足底气。
作为国内首条一次性建设的万吨重载铁路,瓦日铁路于2014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日照港成为目前全国惟一拥有两条千公里以上铁路直通腹地的沿海大港。
作为港口本身,日照港先后建成了矿石、集装箱、木片、原油等一批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其中, 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1个3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投用,生产性泊位达到53个。
2015年12月22日,日照机场将建成通航,作为新建国内支线民用机场,设计目标2025年旅客吞吐量9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00吨。
规划建设图上,全长194.4公里的青日连铁路,把沿线城市串联成一个“港口城市带”。“青日连铁路通车后,向南将实现日照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快速连接,向北可与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快速连接。”
目前,沭水东调工程全线贯通;青日连铁路正在加快推进;日照至临沂城际铁路项目可行性报告招标工作已完成;岚罗高速公路、潍日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日照港岚山港区第三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在积极筹建……
(五)
这就是过去5年的日照故事。
一组组数字,一个个事例,一幕幕场景……或者震撼动人,或者静默无声。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城市激情拼搏的印记,这是无数百姓拥抱幸福的基石。
站在“十二五”“十三五”交汇的节点,回眸今昔巨变,凝聚奋进力量。面向未来,持续的转型与发展还将带来更大的挑战,即便如此,向着心中的那份梦想,日照再次启航,书写下一个日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