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田野里的新希望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11-09-06 07:42:27

  本报记者 王大鹏 通讯员 尹秀英 宋百成

    曾几何时,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活跃在远离田野的舞台上。如今,随着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加快,“社区”的身影也开始遍布农村的广阔天地间。近年来,我市各级按照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的思路,全面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全市已建成农村社区176个,通过深化试点探索建立了贴合我市情况的农村社区管理与运行机制,逐步走出了一条深化新农村建设的新路。近日,记者一行深入田间地头,先后走访了几家农村社区,来感受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变化、新经验和新成就。
造“服”于民——服务下沉 两公里辐射圈让农民少跑腿
    东港区西湖镇小花社区是市民政局确立的农村社区建设深化试点社区,这个社区以小花崖村为中心,辐射带动两公里内的小花崖、竖旗岭、韩家沟、小岭、花园5个行政村。在小花社区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来这里办事的社区村民辛本上。他告诉记者,现在为一件小事,村民跑断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论是农村低保,还是办理建房手续,或者领取准生证,村民们再也不用一趟一趟往镇上跑。即使是最远的小岭村村民,也只要趁着有空,骑车不到十分钟就能到社区里的服务中心,一切都有专人帮忙办理得妥妥当当。
    而这一切的便利,都源于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对服务下沉等方面的探索。一年来,市民政局指导各社区围绕农民群众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以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为突破口,通过政府下放、部门下沉等方式,将财政补贴、经管审计、民政优抚、规划审批、劳保服务、合作医疗、文化指导、农技服务、计生服务、综治调解、水利服务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下放到社区,并将需区县级及以上部门审批的计生审批、林木采伐、农机审验、法律服务下沉到社区。并在社区建设了便民超市、农资供应、农机维修、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网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现在,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已达20多万平方米,配备农村社区工作者1800多人,80万农民群众享受到了便捷的公共服务。
造“富”于民——资源整合 新思路新项目鼓起农民钱袋子
    在日照奎山花木城,记者见到了开发区奎山街道小庄社区村民田广明。在这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奇珍园林有限公司经理。他告诉记者,以前没有花木城的时候,大家伙要不在家务农,要不就出门务工,那时由于观念和资金等问题,没人会想自己来当老板。社区成立后,开始大力发展城效型农业,自己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利用几年来积攒的钱开了这家园林公司。虽然挣得不是很多,但比起出门务工却要强好多。
    思路一变,天地宽。几年来,小庄社区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和作用,大力发展城效型农业,成立了通源花卉苗木、德隆生猪养殖、高新家园水稻、兴旺家园蔬菜、社区种鸭养殖、盘石果业等6个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865户,年实现销售额5000余万元。其中,仅通源花木合作社的市场基地日照奎山花木城,年就可实现销售额800余万元,辐射带动8个村103户社员,每户社员年纯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小庄社区的发展成为是我市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我市每个农村社区都建立了党组织,具备条件的直接设立社区党委,通过乡镇下放、上收辖区村权力等方式,赋予社区必要的职权,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为农村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造“福”于民——专注民生 城市生活方式离农民越来越近
    “社区服务周到细致;村民看病有报销;‘孤寡’老人安享晚年;村容村貌越来越靓;百姓收入一路攀高……”说起社区为老百姓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小花社区的村民焦大爷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向记者细数着变化着的好日子。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农村社区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更不能马虎。几年来,我市农村社区建立了以村民自治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了社区事务听证制度,形成了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社区听证为特征、以村民自治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系,使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单元实现了由村级为主向以社区为主的转变。
    据介绍,为保证建成社区的正常运转,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我市采取市级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建成并验收合格的农村社区每个给予5万元建设经费补助;从2012年开始,市、区县、乡镇三级按照3:4:3的比例每个社区每年10万元的标准,对建成并正常运转的农村社区给予运转经费补助。
    蓝天,白云,阳光,绿树,整齐林立的二层居民楼,宽阔平坦的道路,曲径通幽、生机盎然的社区……当记者漫步在奎山街道小庄社区时,不仅为这里的祥和、宁静而又蕴蓄着极富节奏感的旋律感动着,为这片田野里升腾起的新希望感动。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