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日照日报社"践行三贴近 记者乡村行"大型采访活动结束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11-08-01 07:45:17

本报记者 刘江雪

  7月30日,以巨峰镇优化村级班子建设贴心服务群众的实践为主题的通讯报道《“双创双促”促村级班子优化》见于《日照日报》报端。这是日照日报社开展的“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活动的最后一篇采访稿件,标志着此次活动的采写部分圆满完成。
  历时近200天,遍走53个乡镇,本报记者深入农村一线,用笔、用镜头、用心灵深度触摸,精心记录农村的发展变化。
  为推动我市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营造全市“三力”建设年活动浓厚舆论氛围,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倡树记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今年1月16日,日照日报社启动“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大型采访活动。此次采访调研活动占了两个“最”:采访时间最长,参与记者最多。
  在记者眼中,日照乡村正用活政策,探索新机制——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思路新问题不断产生,乡镇党委班子实事求是、深入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一项项惠及农民的措施相继取得良好成效。虎山镇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规范征地拆迁各环节,让群众得到了真实惠、腾出了发展新空间;面对人多面广、社情复杂的现实,棋山镇积极探索,积极推行了信访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创新管理机制与自身信访工作实际相结合,为信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街头镇通过推行“1+4”民主管理监督模式,初步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农村政权治理结构,在更大范围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记者眼中,日照乡村正加速融城发展,辐射拉动力逐步增强——
  采访中,很多记者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日照市区的“版图”正逐步扩大。因为,各城乡接合部都在争先恐后地发挥优势、借力扬帆,加速融城发展。日照街道和秦楼街道各展所长,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为城市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从城市近郊到城市腹地,河山积极融入新市区建设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阎庄镇与莒县工业园、潮河镇与市北工业园、奎山街道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唇齿相依,成为日照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带,也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带来了诸多启迪……港口、国际海洋城、各工业园区,一系列大项目的脉络辐射延伸至四面八方,拉起了日照乡村蓬勃发展的大网。
  在记者眼中,日照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火如荼,老土地讲出新故事——
  陈疃镇的小小蓝莓创下每亩获利20余万元的天价,擦亮了“蓝莓之乡”的金字招牌;涛雒镇大胆尝试引茶上山,不仅有效解决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争地矛盾,而且还为优质食品基地的创建和山林防火的巩固开了个好头;岚山头街道延伸贻贝养殖加工产业链,从小贝壳中挖出了出口创汇2930万美元的大“金矿”;峤山镇的大姜、果庄乡的油桃,在农民的精心培育下走出国门,远销海内外,长成了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陵阳镇、浮来山镇的有机种植为新形势下的高端农业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健康、绿色、环保、美观的理念使他们走在了蔬菜种植的前沿阵地......这一个个可喜的变化使记者们心潮澎湃。
  在记者眼中,日照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农民生活蒸蒸日上--
  经济发展了、环境优美了,获益最多的还是农民。今年,两城镇全镇6306名适龄老年人参保“银龄安康工程”,实现了所有村庄全覆盖,有力地保障了“银龄”老人的健康生活;随着龙诚商贸中心、龙山敬老院等一系列设施的逐渐完善,龙山人在家门口获得了更好的服务,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来松柏,不能不看农家乐,土鸡与山鸡蛋、圆桌与小板凳相映成趣,不仅给游客增添了无限情趣,更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良好收益。
  ......
  随着采访脚步的深入,53篇源自最基层、贴近百姓生活的稿件陆续见诸报端,记者们有叙述、有感悟、有思考、有启发,向读者传递着新时期新农村的最真实声音,全面展示着我市在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县域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亮点、经验和启示。
  新闻一直在路上。有记者坦言,采访过程中,新闻事实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感动和经验弥足珍贵,它不仅锻炼了记者的业务素质、增进了记者对乡镇发展情况的认识,更加给记者展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魅力和无限空间。这次采访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此间的收获将是长远的,必将激励我们让笔和镜头更加贴近生活、深入生活。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