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黄三角崛起“蓝色之城”

发布时间:2011-03-15 08:19:00

东营发展生出“黄蓝”双翼
黄三角崛起“蓝色之城”
本报记者 陈为平 靳凤清 王美莹

  这里,是黄河入海的地方。
  这里,是胜利油田崛起的地方。
  这里,是武圣孙子诞生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碰撞数千年,一直平静无波。2011年,年轻的东营市,却忽然赢得了全世界注视的目光。
  2009年11月23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
  2011年刚起头,喜讯再次传来: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成为前沿的七城市之一。
  两大国家战略交融,东营皆居其中,成为山东省唯一在“蓝”、“黄”经济区中完全重合的市。
  黄与蓝的碰撞,会奏出怎样动听的乐章?
  3月2日,记者一行走进东营市,实地探访这座城市的黄蓝之梦。
■黄蓝融合一体发展
  春潮涌动,黄蓝相接。
  如何利用和处理好两个国家战略,使其为东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东营市蓝办副主任薛荣建,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
  “黄三角主要是以高效生态、保护湿地资源为主,而半岛蓝色则侧重于高端、高质、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要坚持高效生态的原则,而保护湿地,又离不开高端高质的科技、物质基础的支撑。”在薛荣建看来,黄三角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功能互相补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共谋发展。
  “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目标,让“黄”“蓝”两大战略有机统一、不谋而合。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不仅要开发利用好陆上资源,还要利用好海洋资源,“陆海”统筹是应有之义;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实现以海带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协调发展,“海陆”统筹同样必须。
  对东营来说,“黄”“蓝”两大战略区域相同,目标一致,内涵一致,发展战略布局、产业布局、城乡布局不可分割。
  况且,两大国家战略,优势叠加,政策叠加,对东营来说,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在今年1月5日召开的东营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东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掷地有声:“黄蓝融合、陆海统筹、一体发展!”
  “十二五”开局之年,东营市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之上。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