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平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11-01-13 08:15:00

本报讯 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周惠平在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常委会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日照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保发展、惠民生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年内,共举行常委会会议6次,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14项;就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5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1人次;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视察、调研活动20余次,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及2010年工作任务,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把握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去年以来,市委科学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双轮驱动”,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调整中促发展,确立了“五个转变、八个调整”的重点任务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市人大常委会把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工作任务,立足自身职能,扎实有效地谋划和开展监督工作。
着力监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培育富有海洋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创蓝色经济发展新优势,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实施钢铁、汽车、石化、海洋装备制造等八大临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情况的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深入分析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支持政府及有关部门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导向,以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区规划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临港产业集群。着眼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组织对全市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及省科技进步条例,健全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产学研合作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重视加强对大项目建设工作的监督,多次听取相关情况汇报、组织代表现场视察,力促重大产业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以增量调整促存量优化,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增添了新的动力。
着力监督促进计划预算执行。围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及时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上年度市级决算,要求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继续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扶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规范预算编制与执行,更好地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巩固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高度关注“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组织委员和代表从不同层面参与调研论证,积极建言献策。在此基础上,常委会第22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相关工作报告,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为本次会议审查和批准规划纲要作了认真的准备。
着力监督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把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分别听取审议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发展、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情况的工作报告,对做大做强绿茶产业、打造“北方绿茶之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推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和品牌农业,构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产业不断升级的长效机制;组织对城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视察,明确提出,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特别注重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特别注重体现、尊重群众意愿和要求,特别注重增强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和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着力监督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对全市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加强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工作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在前几年有效监督的基础上,继续对市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跟踪监督。以“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碧水蓝天”为主题,组织开展了2010港城环保世纪行集中宣传活动,与齐鲁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积极配合,对重点行业企业治污减排、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作了深入采访报道。通过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强化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等硬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实现保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主动、双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