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援川工作回眸之一
本报记者 刘新英 王美莹 孙向阳
编者按 经过800多天的艰苦奋战,我市高标准做好援建北川新县城和桃龙乡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援川任务,有力地支援了灾区建设发展,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宏伟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一栋栋崭新而又精致的场镇建筑耸立在大山的怀抱,一间间漂亮而又浸染着当地文化符号的新房民居连绵成片,伤城北川已走上重获新生之路。而就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日照援建者们用大爱和真情创造的“日照速度”、“日照质量”,形成了宝贵的“日照援川精神”,成为北川和桃龙人民脑海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援川系列报道,再现日照对口援建桃龙及北川新县城的艰辛历程,展现鲁川人民的血脉深情,向党汇报,向人民汇报。
2010年5月20日,日照援建北川桃龙乡项目资产交接仪式顺利举行,这是山东省援建北川“关内”12个乡镇中第一个完成资产移交的市。对于日照援建工作中的效率,桃龙乡党委书记涂远斌用“完全出乎预料”来形容,他感慨道:“日照人用‘日照速度’,用爱和真情建设了一个新桃龙。”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接到上级指示,我市迅速行动,成立援川办以及桃龙工作指挥部,在桃龙乡直达道路未通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克服绕行道路远、沿途安全隐患多等困难,8月初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驻桃龙乡,配合桃龙乡党委、政府,开展农户永久性住房建设技术指导和工程监理工作早一天完工,灾区人民就能早一天安居。援建过程中,我市援建人员克服建材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采购运输难等困难和问题,对大宗建材实行“四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运输、统一价格,统一指导”,调动了受灾农户建设永久性住房积极性,加快了建设进度。到2008年底,桃龙乡922户农户永久性住房修复和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其中,修复786户、重建136户,在各援建市中率先完成了农户永久性住房建设任务,实现了让桃龙乡受灾群众全部搬到永久性住房过春节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