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发展蓝色经济 日照要大有作为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09-08-28 08:27:00

(一)打造蓝色经济区,大幕已经拉开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海洋是经济的载体、交流的通道、资源的宝库,是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

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握发展规律,面向长远发展,对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崛起,蓄势待发。

立足日照实际,贯彻上级精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积极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战略部署,目标在于力争经过10年左右努力,把日照建设成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

一部威武雄壮的蓝色现代交响乐,序曲已在黄海之滨奏响。

(二)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给日照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其“三带”之一,就是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 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

发挥日照港深水大港、腹地广阔的优势,加快鲁南临港产业区发展,带动鲁南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把鲁南临港产业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和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鲁南临港产业带提出的要求。

鲁南临港产业带崛起的关键,在于日照龙头带动作用的发挥。这使我们在全省新的发展格局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也使我们有了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历史机遇,有了更多在区域经济竞争的赛场上实现“弯道”超越的机会和实力。

机遇千载难逢,但挑战也异常严峻,尤其是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向北看,环渤海地区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景象,让近日前去学习考察的我市党政代表团成员颇感震撼;向南看,港口腹地与我们基本重合的连云港,近年来借江苏振兴苏北战略之力,新近又得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江苏沿海大开发之机,发展势头更是咄咄逼人。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抢占区域竞争的新“高地”,就有可能出现资源被“抽离”的被动局面,并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蓝色资源得天独厚的日照,发展蓝色经济大有可为

因港而立、依海而兴的日照,最大的优势是海洋资源优势,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和战略优势,很大程度上都将依托于蓝色资源和资本。

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多处优良港湾,可供建港的海域达20多海里,湾阔水深,不冻不淤,地质条件良好,特别适宜开发建设深水泊位,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深水大港良址。到7月21日,日照港今年的货物吞吐量已突破1亿吨,在沿海航运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优越的区位优势——处在“一桥(新亚欧大陆桥)、一环(环黄海经济圈)、一极(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一极)、一线(从天津到上海这一沿海港口岸线)”的节点上,是中西部沿桥地区的主要出海口之一,腹地广阔,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十分宽广。

海洋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丰富——64公里的金沙滩,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碧海蓝天,造就了真正的阳光度假海岸。夏季到日照海滨旅游的人数迅速增长,已成“井喷”之势。发展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洋新兴产业有无限的潜力。

拥有如此优越的资源条件,又得省委、省政府实施蓝色经济战略的东风,我们理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推动“富民强市”的新跨越,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为才能有位。日照能否在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取决于是否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

(四)发展蓝色经济,要解放思想,树立蓝色发展理念

发展蓝色经济,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全新战略选择,需要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思路的创新。

打破“海是海、陆是陆”海陆分离的传统观念,树立“海陆一体、统筹发展”的理念。只有坚持港城一体化、港带一体化、港桥一体化、陆海一体化,大力推动陆海产业联动发展、生产力联动布局、基础设施联动建设,形成陆海联动、港城联动、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海洋资源优势。

蓝色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有规划先行、科学开发的理念。必须抓住规划这个“龙头”,决不能“多个龙王闹海”,各顾各发展。全市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已于近日启动。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自身优势,科学定位,坚持用前瞻性、战略性眼光,高起点、高标准,努力形成科学、完整、配套的规划体系,确保合理布局、重点突破、有序开发,才能形成发展蓝色经济的强大合力。

海洋不但是重要通道,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新空间--这是体现对海洋认识深化的新理念。现代意义上的海洋经济已不再是单一的水体经济,而是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产业系统。日照陆地发展资源不足,向海洋要资源,潜力无限。实施海洋开发,发展蓝色经济,有助于弥补资源短缺,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拓展经济发展和居住空间。

破除单纯经济开发观念,牢固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观念。被称为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最后疆域”的海洋,虽然辽阔,但其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四位一体”,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优先保护生态,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如果借口为了发展过度开发,破坏海洋生态,“最后疆域”将不保,人类生存就将面临严重的危机。

(五)大力实施“双轮驱动”,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蓝色经济是创新型、开放型经济,是集传统经济、新兴经济、未来经济于一体的不断发展的大经济系统,开放、创新是其内在要求。只有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用创新的举措整合各种资源、集聚生产要素,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才能不断为蓝色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要强化全方位开放的意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把海洋优势与开放优势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学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融通资本、开拓市场;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特别是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营造最优化的发展环境;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和完善的激励制约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新局面,充分释放干事创业者的潜能;推进工作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蓝色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优势产业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税收政策扶持,加大对海洋高技术研发机构建设、资源开发、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生态环境补偿等扶持,为蓝色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六)把握蓝色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增创发展新优势

由单一、独立功能性开发向立体、综合功能性开发转变,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坚持立体开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复合功能区的理念,提升资源开发的关联度、延伸性和带动力,以做大做强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集中培植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海工业;以日照保税物流园区扩容升级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形成立体化蓝色经济体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要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产品结构、市场流通结构、海洋捕捞作业结构、海洋养殖结构、初级产品与精细加工产品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升级,以全面提高我市海洋经济的竞争力。

现代海洋开发融合了现代科技成果,成为知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科学技术已成为海洋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技兴海,加大对海洋科技能力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教育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善于“借船出海”,不断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蓝色经济发展需要把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融为一体。没有文化的支撑,蓝色经济就不会有质的提升和长久的竞争力。我们要坚持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文化建设并重,加快建设滨海文化名城,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推动文化与海洋经济的融合,为蓝色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七)东风已与日照便,扬帆破浪正当时

走向蓝色,走向海洋,唱响蓝色的旋律。这是时代的脉动,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助推日照前行的强劲东风。

“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我们必须拥抱海洋,乘风破浪,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悔于时代的新业绩,创造日照更加辉煌的明天!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