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兴杰 通讯员张守佳 朱继生)日前,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全市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民政部门牢牢抓住扩大内需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三项重点工作与民生亲密接触,成为今年工作的亮点。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和完善。探索建立了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物价上涨与提高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分类施救机制、低保对象准入退出机制。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9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3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76元,人均月补助水平分别达到60元和155元。集中和分散五保供养标准分别达到2300元和15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巩固在70%以上。积极开展临时救助,实施“暖冬行动”,惠及困难群众7.2万人;对28例先天性儿童心脏病患者完成了矫治手术;救助100名大病患者特困家庭;救助贫困母亲150名;集中养护弃婴及孤残儿童18名,扎实开展荣军康复医疗活动,收治重点优抚对象62人。
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开。总投资1.5亿元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已完成土地征用、规划设计等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地表附着物清理,近期即将开工建设;投资600余万元对日照烈士陵园进行改建,已经开工建设;投资130万元完成了市救灾仓库扩建工程;投资55万元对市军休所、市殡仪馆现馆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投资30万元对荣军医院病房进行整修改造,更换病床100张,配置了电视机、乒乓球台等康复娱乐器材。各区县普遍加大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民政基础服务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城乡社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区县主办、街道承办、部门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了社区建设“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全市36个纯城市社区中,已经解决用房的有19个,面积最大的达到800平方米。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了符合我市实际的社区建设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有章理事,社会救助、劳动保障、综治安全、卫生计生、文化教育和便民利民等六项服务进社区,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自治主体、以社区工作站为工作平台、以社区内其他各类组织和单位为服务依托的“四有六进一机制”。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乡镇达到25个、试点村100个,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7处。其他如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区划地名、婚丧事务、福彩及慈善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