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颖 实习生 赵卫东)一双双在海上撒网捕鱼、在地里伺候庄稼的手,却在闲时握着纤纤画笔,于画室中精心描绘着多彩的渔家生活……全国三大画乡之一的东港区涛雒镇东林子头村村民,已经爱上了这样的生活。
东林子头村是个渔农并重、以渔为主的富裕村,它北依刘家湾赶海园景区,西临磴山风景区,村东边是黄金沙滩,沿海观光大道贯穿村子南北。正是借着与旅游景区相邻的优势,村里将农民画向大众化发展,闯出了一条新农村文化产业化的新路径。
8月3日,在该村的画院里,村党支部书记孙先春介绍说,村里自去年9月新添一个头衔:“日照农民画村”。在政府扶持下,总投资278万元的画村,由农民画院、丹青画街、渔家乐园、休闲园区和赶海园区五大景区构成。其中,丹青街长500米,也是村子主街。记者看到,街的两侧绘制悬挂着以沿海民俗、渔业生产等新农村建设题材的农民画;而占地2000平方米的画院则是画村的核心。
在画院里陈列着很多以“渔”文化为题材的农民画,据介绍,村里每月为村民免费开展两次定期培训,还免费提供纸张、染料,并出钱收购农民画作品。在此激励下,已有16名村民在培训中成为“能独立创作农民画的较专业人员”。目前,这里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该村也初步形成了集绘画、装裱、销售为一体的农民画产业链,并实现了可观创收。
除此之外,村里还将农民画与旅游相结合,将农民画融入到竹编、刺绣等民间传统工艺品中,扩大农民画影响力。孙先春向我们展示了村里开发的农民画旅游产品,既有农民原创的作品,又有农民画丝巾,他说:“下一步,准备组织村民在农闲时,将农民画绣上鞋垫、编入竹编。那样,将这些旅游纪念品放到休闲园区里销售,一个竹盘、一双鞋垫的价值将是目前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据悉,画村下一步将把农民画继续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打造成集农民画研究、创作、装裱、展示、收藏、流通于一体的,以民俗休闲旅游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