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翟墨自己的话说,“前30年,我是一个山民。”
1968年,翟墨出生于泰山脚下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在煤矿工作,兄弟6个,他是老小。小时候翟墨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翟墨进入了叛逆的青春期。
1985年高中毕业后,翟墨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学习油画。从那时开始,他蓄起了长发,头发最长时能垂到腰际。
1987年,翟墨从艺术学院毕业后去了北京,在电影学院学习摄影,靠画广告牌和为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维持生计。
1989年后,翟墨到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负责一些摄影和美工方面的工作。几年后,翟墨厌倦那里的生活,喜欢独来独往的他,回到了老家,在泰山脚下租了一间房子,每天对着泰山画画。
翟墨在艺术圈里游荡了十几年。1998年,他开始接受邀请到新西兰等地举办画展。
他从少年时就向往海洋,向往自由,但此前他所做的一切,与海洋和航海都没有太大关系。在新西兰,一位老航海家的一句话点燃了他少年的梦想。
2000年,他在新西兰举办个人画展,并为当地电视台拍摄《航海家的故事》。在那里,他遇到一位来自挪威的老航海家,因为躲避南太平洋上台风季节,老人将帆船停靠在奥克兰。翟墨问他到过多少国家,这位老者指着港池里的帆船轻飘飘地说:“我记不起曾去过多少个国家,但是它已经绕地球一周半了!”正是这句话点燃了翟墨的梦。从那时开始,他从山民变成了大海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