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的盼头在于经济搞活,而兴旺经济的首要条件则是公路畅通。
用莒县交通局局长陈子军的话说:“只有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步伐,构建大交通,才能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莒县交通局大力推进农村交通一体化进程,积极争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攻坚克难,使本县的农村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
建设里程是有史以来莒县公路硬化总里程的8倍多
5月9日在莒县交通局,陈子军一上来就给记者算起了账。“这几年莒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可以说推进速度不慢,以去年为例,我们就投资4900万元,建设完成了151.8公里农村公路,15座大中桥梁。”
在今年4月2日,全市农村交通建设管理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莒县县政府、县交通局、招贤镇、夏庄镇等分别被市政府授予“全市农村交通建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3年莒县正式启动“村村通油路”及“村村通客车”双通工程。6年来,全县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5.8亿元,改建农村公路1840公里,新建、改建大中桥梁150座,建设里程是有史以来莒县公路硬化总里程的8倍多,解决了80万农民群众交通难的问题。2003年底,莒县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全县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9.5%。
陈子军说,莒县交通部门之所以能在6年内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公路建设中坚持科学规划、标准施工、严格监管。
建设过程中,他们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所有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同时,注重加强农村公路与国省道、县乡道干线公路的相互衔接,使农村公路成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交通部门还积极破解公路建设资金难题,多方争引上级补助资金,先后贷款几十万元,先垫付给各乡镇,确保了农村交通建设顺利进行。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作为莒县农村交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群众最广的工程,全县未发生一起因建设农村公路增加农民负担等问题引发的信访案件。
2004年,县交通局被省交通厅表彰为“全省农村公路改造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市农村公路质量管理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市交通局表彰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公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
如今,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莒县广袤的大地上。谈起农村公路给农民带来的方便和实惠,农民群众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公路,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为城乡百姓架起了一座座致富桥梁。
公路的快速发展,最明显的作用在于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
莒县交通部门借着公路建设大跨越的契机,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引导农村客车按线、按站点规范运营,初步构筑起了全县城乡一体化农村客运网络。目前,全县设置农村候车站棚40个,站牌582个,全县共发展城乡客运线路62条、发展客运班车272辆,日发班次460班,全县基本形成了畅通便捷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实现了公路、客运“村村通”,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莒县交通运输业也进一步繁荣起来。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运输企业25家,物流企业40余家,运输业户7000余户,运输从业人员15000余人。莒县运输车辆连年攀升,运输能力明显提升,各类营运性车辆8000余辆,道路货运能力3万多个吨位,道路客运能力8000余个座位。
现在,莒县公路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客运车辆高、中、普配置比例更趋合理,货运车辆向大、特、专、集发展的趋向更加明显。有数据显示,目前莒县营业性货车发展至2677辆,危险品运输车发展至42辆,集装箱运输车发展至73辆。
公路的发展,也促使着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去年莒县共完成公路客运量61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4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2%和4.6%;完成公路货运量64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86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3%和5.8%,极大地满足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和各类物资的运输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