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须宾 刘祥玲
思维的领先是带有根本性的,思维领先一步,发展步步领先。
伴随“城市建设突破岚山”的深入推进,加快城市化进程注定要成为岚山头街道的“大势”。然而,在就城建抓城建中“迷茫”了多年之后,“大渔村”、“滥山头”依然还是他们挥之不去的“尴尬”。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顺应“大势”,转换思维,致力转变渔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奇迹发生了……
两万打渔人“弃船上岸”
“出海”、“归航”是岚山头渔民祖祖辈辈重复的节奏。那是一个春天,官草汪居“老牌”“船老大”赵洪德却没有再重复这一“作业流程”。
他用自己多年“海上拼搏”的积累,投资建设了东方养殖公司,正儿八经地当起了“老板”,不仅远离了风吹日晒、雪打雨淋之苦,收入也比干“船老大”多了数十倍,几年时间,固定资产已达三千万元。
据初步统计,目前岚山头街道已有两万余名渔民“弃船上岸”。该街道一直有“山东渔业第一镇”的美誉,渔业是支柱产业。两万余“跳槽”渔民“流”向了哪里?
近年来,岚山头街道大力促进产业化与城市化“接轨”,变渔业单一“支柱”为一、二、三产业共同“支撑”。
街道党委、办事处充分发挥靠港优势,一方面积极支持港口发展,5.5公里海岸线悄然“嬗变”,一个由五大港口组成的港口群和储量近300万方的液化品储运基地现已成形,亿吨大港规模已初步显现,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另一方面是出政策、造环境,引导渔民利用“渔利”发展民营经济,目前全街道已发展各类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29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
民营经济不仅引导渔民成功“转产”,而且还消化剩余劳力2万余人,同时迅速提升了街道的产业城市化程度,渔民的“市民化”程度也明显提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岚山头人“吃海”也“吃”出了新滋味。近年来,他们先后发展水产品冷藏加工企业67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10家,带动岚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鱿鱼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海产品销售基地。
岚山号子“倾国倾城”
2008年10月18日,央视“倾国倾城”光临日照。日照市民与众多“大牌明星”一道,领略了粗犷嘹亮的岚山号子。这一夜,岚山号子“倾国倾城”。
为他们送来这道“渔家大餐”的是8名地道的岚山头渔民, (下转A3版)
他们也因此成为岚山头通向全国的“形象大使”。
这样的“形象大使”不只他们,岚阳路居的秧歌队“舞”到了省城,成为省级文明秧歌队;
环海路居的京剧团“唱”进了济南,成为全省知名“庄户剧团”;
童海路居委“创”上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成为日照市村级“第一个” ……
透过“大使”现象,折射出的是岚山头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如同生产方式的城市化一样,渔民生活方式转向城市化也是从政府“主导”开始--
实施“安居工程”,仅去年以来就投资6亿元,建设高标准居民小区8处,50多万平方米;
全面启动了老年人生活补助金制度,全街道一万多老人受益,年发放金额达100余万元;
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年受益群众1400余户,救助金100多万元;
实施“社会助学”工程,募集社会资金,捐助贫困儿童,仅去年以来就捐助50余名,捐助资金16余万元……
不仅居住环境、社会救助上与城市“接轨”,渔民日常行为也开始向城市“靠拢”--
倡导婚丧事文明化,彻底杜绝了大操大办,吹“鼓号”、摇“幡旗”现象“销声匿迹”;
倡导垃圾处理程序化,一村一个垃圾“清运队”,家家配备“垃圾筐”,每天定时处理;
倡导社区文化经常化,涌现出了一个个“形象大使” ……
从 “主动拆迁”看开去
从“拆迁难,难于上青天”,到50余天顺利完成拆迁800余户,岚山头岚北港区拆迁,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拆迁在这里却变成了艺术家手中的画笔,以及笔下酣畅淋漓的“写意画”。
后来,各级总结经验,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关键是随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群众的思维方式也变了,向城市化思维靠拢了”。
变则通,通则顺。思维方式的城市化直接促进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硬件”建设,多年“难题”,应刃而解。
近年来,他们先后启动了城区新大道、阿掖山南路、金牛岭路、圣岚路和南沿海路南段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的城市道路框架;
以海上碑、多岛海片区开发和国际海滨城建设为重点,突出打造的集金融商贸、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新片区正在全面推进;
先后为服务港口发展搬迁居民1600余户、整体搬迁村居2个,搬迁各类大小企业160余家,拆迁大小渔港码头和渔船停泊点7个、各类沿海设施130余处,为众多港口项目的落户发展拓展了充足的空间……
思维方式的转变,更深层的意义是软环境的全面优化,承载大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仅去年以来,该街道就争引项目14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1577.6万美元,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