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23世界气象日”,2009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一纪念主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空气更是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各种气象灾害和空气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许多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都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预警,开展防灾减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时有发生,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治理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天气、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了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及应急处置能力。在全市范围内安装了3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建成了应急移动气象台和沿海测风塔,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实现了全覆盖,逐步构建了以公共气象服务为根本、预报预测为核心、综合气象观测为基础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框架,气象预测、预报质量和服务水平将不断提高,为全市防灾减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电视天气预报、12121气象信息平台、手机气象短信服务为社会提供了获取气象信息多种平台;应急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系统,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适当时机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缓解旱情、降低森林防火等级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既是应对突发灾害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更是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防灾减灾、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重要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大力支持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争取早日建成海上气象探测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充沛的清洁能源和更多的水资源。各级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工作,探索气候变化的规律,研究天气气候预测预报方法,以服务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为全社会提供更加精确的气象服务信息,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