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伟)近日,记者在东港区涛雒镇采访时,见到了海参养殖专业户葛长洪。在谈到“三农”发展时,葛长洪向记者说起了他的养殖情结。2007年10月16日,这一天让他痛心不已,多宝鱼被检测出药物残留,市场价格从鼎盛时期的120多元一公斤跌至16元一公斤,经营的两个养殖大棚,几天时间赔了60多万元。
面对这一困境,葛长洪没有过多抱怨,更多的是从根源上找答案。
困境中的葛长洪只好“转产”,把资金投向了大棚养殖海参。在涛雒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海洋渔业部门的扶持指导下,葛长洪从2008年开始养殖海参,直到现在,效益一直不错,市场价格120元一公斤。葛长洪感叹道,能够东山再起,有现在的好行情,多亏有了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
涛雒镇水产站站长崔恩华告诉记者:“这两年,区里的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真不小,这也是全市首家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始终把养殖产品质量视为生命线,经常性开展与国内科研院所的科技联姻活动,引领社员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走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道路,年可获无公害商品海参60吨,实现产值1100万元。”
在东港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果品专业合作社等相继成立,帮助广大农民解决了产销等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该区以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扶持发展潜力大的专业合作社,使其真正走上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轨道。2008年,全区成立永顺果品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入社成员296户,辐射带动农户17万余户。
2008年,东港区围绕果品、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的龙头企业,全区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55家。在今年的东港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富民优先、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到了突出位置。
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今年,东港区将按照突出发展茶业、巩固发展林果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和海洋渔业的思路,发展茶园面积1.1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1.3万亩;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36处;发展工厂化养殖2.6万平方米,健康养殖示范区面积达到1万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0家,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