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城市建设:浓墨重彩书写“服务”大文章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09-01-12 06:55:00

仿佛就在一转眼间,港城变了,变得更美了,更靓了,更大了。宽敞笔直的城区道路,高档气派的现代化小区,景色宜人的城市环境……日照,这个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正向着“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名城”目标坚定地迈进——

1月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效为赶赴北京,代表日照市从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手中,捧回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奖牌。

日新月异的变化背后,沉甸甸的奖牌背后,都是城市建设者智慧而辛勤的付出——

着眼于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名城”,按照“突出特色、丰富内涵、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工作思路,市建委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民生为己任,高高擎起“服务”这杆大旗,大步走过2008。

服务大局

21世纪是城市世纪,只有建设好城市,才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以什么样的眼光、气魄、水平来规划城市,折射出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和境界。为了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去年以来,市建委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日照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日照市鲁南临海产业区发展规划》、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系列国际咨询活动,三大规划鼎定滨海名城未来框架。

“这三个规划,从宏观上立足区域发展新格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构筑未来大城市格局;从城市建设上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塑造现代都市形象。三个规划,个个事关城市未来发展大局。”市建委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于是,他们开展了城市发展战略国际咨询和城市中心区规划国际招标;

于是,他们聘请清华大学、美国WPD规划设计公司等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机构,编制了城乡一体化规划、临海产业区规划、北部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阳光海岸概念规划等一批重要城市规划;

于是,他们启动了城市中心区设计,从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城市空间形态和产业布局。

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他们制定了规划验收规程和控制性规划管理通则,严格了规划批后管理,着力解决规划“执行走样”等问题。同时,严格执行市政府三个通告,强化对卧龙山区域、水源地等城市生态敏感区域的管理,优化了城市生态环境。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要追求经济效益的不断攀升,还应该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为全市发展大局创造更好的环境。市建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个道理,一步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有效载体,让市民幸福感倍增:

山东路拓宽改造工程、临沂路贯通工程克服工期紧、拆迁难度大等诸多困难,目前已竣工通车,城市交通更加畅通便捷;总投资5.8亿元的胶州—日照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经过7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我市境内管道工程及集中输配气工程已经竣工,具备接气条件,待胶州、胶南等上游管线贯通后,市民将陆续用上质优价廉的天然气;概算投资3亿元的游泳馆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推进了垃圾处理二期工程、污水再生利用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沙墩河改造工程,城市治污体系进一步健全。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民的安置成为第一要义。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市建委第一时间组织先遣队赶赴灾区,并组织3家企业加班加点,生产过渡板房2060套及1.5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先后选派25名管理和技术人员,6家企业、207人的施工队伍赶赴桃龙和盐亭施工。经过70多个日夜奋战,共安装过渡安置房1019套,在北川西北部道路没有直通的5乡镇中率先开工、率先完成了过渡板房建设任务。市委书记杨军、市长赵效为先后对市建委的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北川县人大副主任杨天德、副县长周永杰到桃龙乡查看安置房建设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建设系统仍有10多个人奋战在救灾一线。

在服务大局中发展自我,在服务大局中升华自身,一年来,市建委的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尤其是去年12月份,水上运动基地工程被评为全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我市实现了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零的突破。

有耕耘才有收获。2008年,市建委演绎了一个个关于“耕耘”与“收获”的故事: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单位”,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省建设厅授予“援建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工作集体三等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抗震救灾模范集体”和“全市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建设厅推荐为“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建委党委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支援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服务经济

城市意识的觉醒是全方位的。

城市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标志,同时也是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载体。一个合理的布局,可以让城市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让城市经济实现“凤凰涅磐”的蜕变。

“越往后越能看清楚前进的方向。”地处沿海但经济文化后发展,日照虽然赶不上发达城市,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审视自己借鉴经验,寻找一条真正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道路。以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市建委通过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产业布局的对接和融合,使城市建设服务于全市的“四大战略”、服务于全市的特色经济、服务于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成为提升全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引擎”。

于是,他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内需扶持资金,筛选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厂续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目前,争取的447万元廉租住房建设中央补助资金已拨付到位。

于是,他们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完成了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全市423个中心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任务。扎实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实施了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村镇整治项目,年内新增省级试点3镇7村。按照“改造城中村、建设中心村、合并弱小村、整治空心村、培植特色村”的要求,加强了村镇帮扶工作。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0亿元,新建了一批供水、供电、道路等设施,小城镇承载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

于是,他们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响应市委、市政府“政府工作提速”号召,认真落实《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本着“精简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迅速展开行动,想企业之所想,对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审批时限、规费收取等环节进行了梳理和精减,以期与企业共度时艰。在这些措施实施后,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减少14个,公开招标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将缩短18天,邀请招标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将缩短25天,建设收费项目取消了2项、暂停了3项,收费平均降低41.5%,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建委以过硬的行业作风为一系列目标措施的实现提供了坚强保障。

去年,市建委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体系,从细部抓起、小处做起,发挥了制度的约束作用。紧紧抓住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修订完善了《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以及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了各项工作在制度下运行,规范下操作。

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努力打造素质过硬、干事创业的干部职工队伍。在“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市建委以先进城市为标杆,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使命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和自律意识,努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大局的能力、干事创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提高的能力,干部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深化了内部行评制度,建立了奖优罚劣机制,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应邀到省建设厅作了典型发言,建设部、省建设厅对市建委抓行风的做法进行了总结推广。


服务民生

“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现在,港城市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越来越舒适了。

这份舒适,来源于市建委一直以来的不懈努力。

多年来,市建委牢固树立民本意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努力解决好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打造了一个城市功能健全的宜居城市,给了市民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落实:

城中村大面积改造开始破题。按照日政发[2007]38号文件,制定了改造工作流程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指导意见,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优先选择汛期涝情易发、改造要求迫切、改造条件成熟的15个村居进行改造,分期实施,有序推进,成熟一片,改造一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严格审批把关,避免低水平改造。成立了城中村改造管理办公室,建立“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目前,已拆迁房屋2392处、3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楼22万平方米。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去年推进了连云港路、滨州路等14条城市道路整治工程,实施了青岛路、兴海路等5项防汛工程,对10条小街小巷、10条污水沟和兴海小区等旧居住区集中进行整治,对沿路、沿河环境及城乡结合部进行了治理。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公厕10座,更换垃圾桶1700个。按照“多栽乔木、立体绿化”的要求,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市区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

加强住房和公用事业保障。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在继续实施经济适用住房货币直补和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去年结合城中村改造配建了200套廉租房,使“货币补贴”与“实物配租”相结合,实现了低收入家庭住房“三保障”。1310户住房困难家庭领取了廉租住房补贴,704户住房困难家庭获得经济适用房补贴。做好公用事业保障工作,完成了第一、第二供热站扩容建设,敷设供热管道13公里,冬季供暖工作平稳运行,市民满意率明显提高。改造了3处水源地,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1公里,强化了安全措施,确保了供水安全;为3470户居民免费更换了节水龙头,市民节水意识得到提高。加强了公交运营管理,降低了公交票价,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港城人相信,日照未来发展之路将更加美好光明。

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是什么支持着市建委始终不渝?是那种站在战略高度把握日照长远发展、对日照未来负责的坚定信念。

当人们纷纷惊讶于日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对城市建设的认识和思索并没有终结,他们又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为全市的发展而上下求索。

2009年,市建委将在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城市载体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在保障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建筑业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城乡统筹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提高,在内部管理水平上实现新提高,所有工作的目标只有一个指向:继续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