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晚婚一族让长辈们“头疼”

来源:黄海晨刊 发布时间:2009-01-08 08:16:00

本报讯(记者 王娟 实习生 李丽霞) 我国法律规定,男方25岁、女方23岁结婚就属于晚婚。近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晚婚,愁坏了一批做长辈的。

1月5日,记者乘车外出。一出租车司机向记者吐了一路苦水。

“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王师傅一脸无奈地说,自己今年33岁,已有一儿一女,大女儿也11了,可自己的弟弟今年都29岁了,却还没有结婚的意向。父母都已60多岁,天天盼着小儿子能早日成家。

王师傅告诉记者说,父母现在对自己已没什么担忧,只是整天念叨弟弟的婚姻大事。

据了解,近年来,倾向晚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王师傅的母亲有这样的困惑,市民冯女士最近也为这事闹心,女儿今年28岁了还没找对象,也没有结婚的念头,整天只忙工作。作为母亲,冯女士很担心女儿将来嫁不出去。“之前给她介绍好几个了,都说不合适。”冯女士叹气道。

没有对象的着急,有了对象的也着急。

家住石臼的张女士的儿子今年28岁了,已有女朋友,俩人是大学同学,感情一直很好。毕业之后,两人都在日照找了工作,可就是不谈婚姻的事情。每当张女士催促,儿子总是说不急,女朋友那边也没动静,只让张女士自己干着急。

“立业都没问题了,怎么就不考虑成家呢。”张女士很不理解。

然而,年轻一代们却认为单身挺好,有的认为工作起来没有牵绊,能全心全意地投入,而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不得不选择晚婚;也有的认为,没有家庭压力,比较自由。

专家对此解释,晚婚现象的普遍,有着自身与社会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对于自身而言,一些人的要求过高、自身条件太差、对结婚的厌倦及恐慌,或者忙于事业无暇考虑,都可能导致结婚不成,而表现在社会方面主要是就业压力、购房压力、教育经费的巨大投入等诸方面的因素,让许多年轻人不得不考虑晚婚。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