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新英 通讯员 宋兆银)2008年,前三季度国家紧缩银根、能源原材料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等问题接踵而至,第四季度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外经贸行业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强烈冲击。
然而,记者从有关会议上了解到,就是在这样的“寒流”中,我市外经贸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多数指标居全省前列,综合测评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济南之后居全省前6强,在2005至2007年度三获殊荣之后,再次勇夺“全省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国际经济形势寒意阵阵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成绩令人感到欣慰和鼓舞,同时也能深深体会到它的来之不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加强外经贸工作,既是进一步扩大我市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也是“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
在去年4月份召开的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外经贸工作的思路:坚持三次产业全面开放,内资外资一起引进,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利用,“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再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提供强大动力。
随后,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重点出口企业座谈会、全市外经贸形势座谈会等8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推动外经贸发展的具体措施。围绕外经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外经贸局集中开展了6次较大范围的调研活动,为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70余项。
同时,加大了政策扶持外经贸发展力度。市外经贸局积极带领企业跑省进京,为150多家企业争取进口设备免退税、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出口农产品质量认证等扶持资金8219.1万元,上报待批项目资金1470余万元。制定出台了市财政鼓励外经贸发展政策,扶持资金已全部兑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批示要求,外经贸部门参照省外经贸厅政策扶持细则,制定了“十一五”后三年市财政鼓励外经贸发展的政策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
现在回头看,这些快速反应和应急措施十分必要,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市外经贸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绝对额在全省的位次继续前移。1—11月份,全市实际到账外资达4.76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倍,绝对额列青烟威济之后居全省第5位,比上年同期前移5位。增幅居全省第2位。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87.3亿美元,同比增长71.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8.5个百分点,绝对值在全省的位次由上年的第6位跃居全省前4强,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940.5万美元,完成外派劳务营业额8032万美元,外派劳务6032人次,均增长20%以上,绝对额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在“寒冬”面前,我市外经贸行业却能创新思维,沉着应对。正是他们这种直面危机的信心,使得2008年我市外经贸工作在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的同时,运行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份,装备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到账外资1.62亿美元,占总额的34%,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成功争创了首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经过努力争取,7月份高科园被评为我省首批6个市、12个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之一;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升。1—1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6.2%,比重达到12.7%,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出口增长7.8个百分点;出口品牌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金禾生化RZBC、可意食品金色玫瑰被评为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外派劳务市场进一步拓宽。去年又新增波兰、罗马尼亚两个市场。
“在圆满完成2008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迎难而上,力争2009年实现外经贸平稳较快发展”——这是我市外经贸战线顶住“寒流”制定的今年工作目标。危机面前,信心是金。实现日照新的跨越,需要这样的无畏和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