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走近中国海油的日照农民工(上)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08-04-01 08:54:0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是中国第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在这样一家国有大型企业里,有这么一群不服输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迷茫到执着、从低沉到兴奋、从兴奋到平常、从初学者到教授者,他们与企业一起收获成长的经历、体验发展的艰辛与愉悦……他们就是来自莒县的农民工。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足迹——

  走近中国海油的日照农民工(上)

  新闻看点

  在天津务工的莒县农民工有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中国海油。其中,仅中国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公司的1400名职工中,来自日照的就有近400人。

  在中国海油首批国家级技师评选中,中国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有的5000名员工有22人当选,仅日照籍的务工人员就有6人。

  他们怀揣梦想与希冀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他们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毛头小伙成长为现在成熟干练的国家级技师……

 

  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西岸,在碧波荡漾的渤海湾畔,在九曲十八弯的海河下游,有一座魅力无穷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区——塘沽区。

  中国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公司就坐落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港湾上。3月13日下午4时,肩负着市领导的重托,市委宣传部新闻采访团一行7人抵达塘沽区。

  采访团所住的酒店离海油工程建造公司有5公里的路程。听说老家来人了,我们的“联络员”许衍明和柳闰志一下班便开着私家车匆匆赶来。

  许衍明,海油工程公司建造公司团委书记,莒县浮来山镇人,皮肤白皙,戴一眼镜。柳闰志,莒县龙山镇人,皮肤黝黑,身着工装,现为海油工程公司建造公司结构车间一队电焊队长,刚刚被公示为国家级技师。

  当天晚上,我们采访团成员与两位优秀的“联络员”谈到很晚很晚,听着家乡的农民工在这里干得如此出色,有这么丰富的“素材”,心里着实高兴。

  我们的采访就此拉开了序幕。

  采访团“集体出击”

  3月14日8:30,采访团所有的成员一起来到了中国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公司。

  在二楼会议室,我们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观看了进入建造公司场地参观考察安全规范的视频短片。看完短片后,我们所有的成员被“全副武装”了起来,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脚穿“大头皮鞋”,开始了我们的实地采访。

  我们顺利通过了安检门,进入施工场地。柳闰志早已经穿梭于场地指挥了,他边走边和身边的同事打招呼,并把我们介绍给了站在我们附近的来自江苏的海工建造公司结构车间副主任张其富。

  张其富了解我们的来意后跷起了大拇指:“在这里谁要是活干得漂亮,大家肯定会问是不是从日照来的。”

  张其富向我们介绍说:“莒县来的员工,在建造公司各个车间都是主力,主要的操作管理岗位都是你们那里的,莒县人干活踏实。”

  简短朴实的话语,让采访团成员的心里热乎乎的。就在我们采访的同时,一会工夫,柳闰志用对讲机呼来了四、五位老乡,卢学、李守涛、郭连京、崔久庆等一个个迅速“出场”了。

  一个稚嫩的脸庞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许衍明告诉记者,他叫崔久庆,是2005年从莒县劳务输出部门招来的,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同事们对这位好学肯干的莒县小伙抱有和其他莒县农民工同样的期望。

  崔久庆告诉我们,莒县人在这里的表现是大家公认的,他作为年轻的一代,决不能往莒县人脸上抹黑,要为家乡人争光……

  我们进电焊车间、入组装车间、上平台车间,不知不觉在场地上采访了整整一个上午。“日照来的工人非常吃苦能干,很多成了我们公司的骨干,为公司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已过午饭时间还在办公室忙碌的建造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其继会见了采访团成员,并用这样的话评价了我们的采访对象。

  下午2点,日照农民工代表座谈会准时在建造公司会议室召开。九位优秀的日照农民工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创业经历和切身体会。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所有人成功的道理,做人当真诚、做事当吃苦、付出有回报。采访团团长、市文明办副主任杜庆森转达了市领导和家乡父老乡亲对他们的问候,介绍了家乡的情况,祝贺他们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了他们身上体现的创业精神和优良品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勤勉创业,为家乡人争光,为日照发展献计出力。

  踏踏实实干活、实实在在做人,就是日照农民工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莒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秦玉贺盛赞他们牢记家乡父老乡亲嘱托、不忘勤劳善良本色,勤学习善钻研肯吃苦的好做法好经验,并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优良品质,再创佳绩。

  从电焊工到团委书记

  很难想像出一脸书生气的许衍明十年前手持电焊把的样子,但事实就是如此。

  许衍明,1998年加入海工队伍,从干电焊工开始。平时喜欢写写画画的他,在干电焊工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在各类报刊发表了五六十篇文章。他出色的文字才能,很快传到了领导的耳朵里……

  如今已经成为建造公司团委书记的许衍明,依然时刻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作风。3月14日,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碰到了一个前来复印文件的小伙子,让他愣是给打了退堂鼓。“要复印好几百张A4的纸,这个账我算过,还是去印刷更能节约成本。”小伙子只好作罢。这是许衍明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件事情。

  “走进中国海油,要融入海油,走进城市,要慢慢融入这座城市。只有时时刻刻把主人翁精神体现出来,才能干好工作,同志们才信服,领导才赏识。”这个逻辑看似简单,但它的确是许衍明实现从电焊工到团委书记角色转变的利器。

  作为海工建造公司团委书记,面对基层上千人的团员青年,许衍明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团组织“一没权、二没钱”,如何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增强团队凝聚力、为企业多做贡献,一直是许衍明在思索的一个问题。他硬是克服种种困难,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仅2007年就组织了十几项大型活动。为公司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也锻炼了职工的综合能力,培养发现了一批批人才。

  记者从许衍明那里得知,就在采访团到达的前一天,海工(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刚刚从莒县劳务输出部门招聘的一批农民工,已经报到并开始培训。

  “海工的领导就是看中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日照莒县农民工。”许衍明坦白地对记者说。

  国际级电焊工的领导者

  中国海油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海工建造公司负责这些大型工程的平台建设等一些最基础的工作,与外国人打交道那是家常便饭。

  1989年,柳闰志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放弃学业,通过莒县劳动部门来到了海工。到海工后,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他出色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并获取了国际标准的电焊工专业证书(6GR)。

  这一干就是近20年,20年来他参与的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中成功的范例已经不计其数了。也正是缘于出色的工作业绩,他被评为公司“十大技术骨干”、“先进个人”、“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6年,他被任命为建造公司结构车间一队队长,由一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国家级技师队长。

  别看柳闰志只有初中毕业,谈起国际标准来,讲的头头是道。“这些年我们先后与美国康菲公司、飞利浦石油公司等一些世界上著名的石油公司合作,跷起大拇指称赞我们技术过硬,那是每个工程都有的事。”柳闰志高兴地向家乡人介绍着。

  勤奋好学、爱琢磨是柳队长的一大爱好。2007年3月,在“蓬莱19—3D”导管架海上安装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天气多雨造成不能焊接的情况,他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在导管上用胶带把帆布粘住,然后撑起伞状,让雨水直接沿着帆布流,解决了焊接问题,为“蓝疆”号赢得了宝贵的作业时间。他带着电焊队的兄弟们硬是把拖延的工期抢了回来。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位优秀的员工不仅要有精干的技术,而且要对企业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在柳闰志这儿,莒县人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自强不息的品格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就是这样一位硬汉子,说起妻儿,湿润的眼睛怎么也瞒不过记者。“1994年,家里已经查好日子,决定让我腊月底回家结婚。由于工作原因,我被抽调到深圳工作一段时间,为了赶工期放不了假,没能回成家。按照老家的风俗,查了日子是不能随便改动的,最后老婆是让大爷家姐姐给‘娶’回去的。”说到这里,柳闰志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和许、柳二位经过简单的交流发现,他们那种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着实让采访团成员为之震惊。即使是这样,他们还一再向记者强调,比自己优秀的老乡在海工多的是。

  记者感言:

  “干活干得好,是不是从山东莒县来的。”

  这就是品牌,这就是力量。长期以来,奋战在各行各业的日照农民工逐渐形成了“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日照农民工精神。

  踏实是来自江苏的张其富副主任对在海工务工的日照农民工的评价,是我们日照农民工兄弟用汗水和勤奋换来的。为他们喝彩吧!为更多优秀的日照农民工喝彩吧!

  日照农民工精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日照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有机融合,也是我市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全市人民创新和进取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仔细体味,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把这种优秀的品质表现出来,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去,用这种精神促进我们的工作。

编辑:安剑秋
审核:
统筹: